蝼蛄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蝼蛄.jpg

蝼蛄为蝼蛄科昆虫华北蝼蛄(北方蝼蛄)和非洲蝼蛄(南方蝼蛄)的虫体。其性寒,味咸。归膀胱、大肠、小肠经。具有利水消肿通淋的功效。主治头面浮肿,大腹水肿小便不利水肿证和淋证等病症。

药性

咸,寒。归膀胱、大肠、小肠经。

功效

利水消肿,通淋。

临床应用

1.水肿证。本品性善下行,具有较强的利水消肿作用,并有通利大便之功。多用于头面浮肿,大腹水肿小便不利之实证,单用有效,也可配其他药用。如(《普济方》)半边散,以本品烘用,与大戟芫花甘遂大黄为末,用淡竹叶天门冬煎汤送服。

2.淋证。本品利尿通淋,可治淋证。尤宜于石淋作痛,如(《本草图经》)以之配盐,烘干为末,酒送服。

用法用量

煎服,6~9g。研末服,每次3~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下行,通利之功较强,气虚体弱者及孕妇忌用。

炮制

拣净杂质,除去翅足,或焙至黄褐色用。

鉴别

干燥的虫体,多已碎断而少完整。完整者长约3厘米,头胸部呈茶棕色,杂有黑棕色;复眼黑色而有光泽;翅膜质,多碎落,足亦多折损不全,腹皱缩,浅黄色,有的呈黑棕色。疏生短绒毛,或无毛,质软,易碎。有特异的腥臭气。以身干、完整、无杂质及泥土者为佳。

附方

1.治水病肿满喘促,不得眠卧:蝼蛄五枚,晒令干,研为末。食前,以暖水调下半钱至一钱,小便通利为效。(《圣惠方》)

2.治面浮水肿:土狗一枚,轻粉一字。共为细末。每用少许,搐鼻中,其黄水尽从鼻中出。(《杨氏家藏方》分水散

3.治石淋,导水:蝼蛄七枚,盐二两。同于新瓦上铺盖焙干,研末。温酒调一钱匕服。(《本草图经》)

4.治小便不通:蝼蛄三枚(微妙),苦瓠子三十粒(微炒)。捣细罗为散。每服以冷水调下一钱。(《圣惠方》)

5.治颈项瘰疬:带壳蝼蛄七枚,生取肉,入丁香七粒,于壳内烧过,与肉同研,用纸花贴之。(《救急方》)

6.治小儿脐风汁出:甘草(炙,锉)、蝼蛄(炙焦)各一分。上二味,捣罗为散,掺敷脐中。(《圣济总录甘草散

7.治紧唇:自死蝼蛄,灰,敷之。(《千金方》)

8.治齿牙疼痛:土狗一个,旧糟裹定,湿纸包煨焦,去糟,研末敷之。(《本事方》)

9.水肿病(腹满,喘急,不能安卧):用蝼蛄五枚,焙干为末,饭前用开水送服一钱,以小便通畅为效,有人加甘遂末一钱、商陆汁一匙,忌盐一百日。又方:不便不通者,用蝼蛄下截焙研,水磁服半钱,立通。又方:用蝼蛄一个、葡萄心七个,捣烂,露一领先,晒干,共研为末,酒送服。又方:夏季收集蝼蛄阴干,分头、腹、尾,焙过收存,治上身水肿,用头末七个;治身体中部水肿,用腹末七个;治下身水肿,用尾末七个,饭前服,酒送下。

10.大腹水肿:用蝼蛄炙热,每天吃十个。又方:用大戟芫花甘遂大黄各三钱,共研为末。以蝼蛄七个,加捣烂的葱,在新瓦上焙干,去掉翅足,每个剪作左右两半。退左侧水肿时,即以虫的左侧七片焙研加上述的药末二钱,黎明时,用淡竹叶天门冬煎激发调服。三天后,照这种方法服虫的右侧七片。

11.大小便不通:用蝼蛄蜣螂各七个,男取虫头,女取虫身,瓦上焙焦,研为末。以樗皮煎汁送服。极效。

12.胞衣不下:用归蝼蛄一个,水煎开二十次,灌入即下。

别名

梧鼠(《荀子》),蝼蝈(《吕氏春秋》),螜、天蝼(《尔雅》),蟪蛄(《本经》),蝼窒、蟓蛉、杜狗、蛞蝼(《方言》),炙鼠、津姑、蝼蜮(《广雅》),硕鼠(崔豹《古今注》),蜗蛄(《广志》),土狗(《本事方》),地狗(《滇南本草》),拉拉古(《广雅疏证》),土狗崽、地牯牛(《贵州民间方药集》),拉拉狗(《河北药材》),拉蛄(《山东中药》)。

来源

为蝼蛄科昆虫华北蝼蛄(北方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和非洲蝼蛄(南方蝼蛄) G.africana palisot et Besurois.的虫体。前者主产于华北;后者主产于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夏、秋间捕捉。用沸水烫死,除去翅足,晒干,生用;或烘至黄褐色用。

出处

神农本草经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蝼蛄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蝼蛄》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