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喉痈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锁喉痈.jpg

锁喉痈,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结喉正中处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来势暴急,肿势散漫,范围较大,其症状发生变化很快,可并发喉风重舌等险证。相当于西医的口底部蜂窝组织炎炎症可由皮肤或软组织损伤后感染引起,亦可由局部化脓性感染灶直接扩散功经淋巴、血流传播而发生。

病因

西医病因

蜂窝组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肉间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亦可为厌氧菌。炎症不易局限,扩散迅速,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明显。多发生于皮肤和软组织损伤后,亦可由局部化脓性感染直接扩散或经淋巴、血流传播而发生。

中医病因认识

本病多因外感风温毒邪,客于肺胃,循经上攻或因痧痘之后,体虚余毒未清,挟痰热凝结而成;或因体弱,口唇齿龈生疳,咽喉糜烂感染邪毒而继发。

预防

1、及时处理原发病灶。

2、一旦发现结喉部红肿不适,应及时治疗,不要延误。

3、高热时应卧床休息,气喘气促时应取半卧位。

注意事项

注意日常卫生和保健,防寒保暖,避免感染机体受寒凉侵袭。

常见症状

初起红肿绕喉,肿势散漫不聚,坚硬灼热疼痛,经2―3天后,肿势可延及颈部两侧,甚至上至腮颊,下至胸前。因肿连咽喉、舌下,可并发喉风、重舌,以致汤水难下,严重者可引起窒息。伴壮热口渴,头痛颈强,纳差,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甚至气喘痰壅,发生痉厥。如肿势渐趋局限,根盘渐收,按之中软者,为成脓之象,如按之中软应指者,为脓已成熟。

临床检查

临床体格检查:口腔咽部可见红肿绕喉,肿势散漫不聚,坚硬灼热疼痛,经2―3天后,肿势可延及颈部两侧,甚至上至腮颊,下至胸前。因肿连咽喉、舌下,可并发喉风、重舌,以致汤水难下,严重者可引起窒息。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常白细胞明显增高,且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ESR阳性、C-反应蛋白阳性。分泌物检查可找到病原体。

诊断鉴别

一、初期:全身伴有壮热口渴、头痛项强,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舌质红绛、脉象弦滑数或洪数。甚则气喘痰壅,发生痉厥。

二、成脓:根脚渐收,肿势高起,渐趋限局,按之中软应指,容易溃脓,为顺证。

三、溃后:脓出黄稠,热退肿消者轻,脓出稀薄,疮口有空壳,或内溃脓从咽喉穿出,全身虚弱者,收口亦慢。

并发症

常伴有局部灼热感及压痛现象,局部会有水肿、红斑的情形。 同时也会有发烧、畏寒、全身倦怠、头痛或关节痛等。

治疗

西医治疗

初起用玉器散双柏散金银花露或菊花露调敷患处。并经常保持敷药湿润。脓成则切开排脓,刀法应循经直开。脓尽用生肌散白玉膏换药。

中医治疗

(一)热毒聚结

结喉处红肿绕喉,坚硬灼热疼痛,肿势蔓延;壮热,口渴,头痛颈强,吞咽困难,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或洪数。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壮热口渴,加鲜生地、生石膏清热生津,便秘,加生大黄枳实玄明粉通腑泻热,气喘痰壅,加鲜竹沥天竺黄莱菔子化痰降气,痉厥,加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清热解毒止痉,脓成,加炙山甲皂角刺。 

(二)热伤胃阴

溃后脓出稀薄,疮口有空壳,或内溃脓从咽喉部流出,疮口暗红,疮口难敛,伴低热不退,口干少津,纳谷不香,舌光红,脉细数。

方药:益胃汤加减。

护理

1、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2、继续服用药物,做好护理。

3、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4、适当的营养供给,在如今的生活条件下,不宜过多强调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及低脂肪饮食。但营养的搭配要平衡,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肉类、蛋奶类等,其摄入量依人的胖瘦来决定,严禁烟酒。

饮食保健

饮食保健

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如香蕉、草莓、苹果等。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如蜂胶等。以此增强个人抗病的体质。

饮食适宜

1、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2、宜吃清热解毒的食物;

3、宜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饮食禁忌

1、忌吃富含油脂的食物:如羊油、牛油、猪油;

2、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

3、忌吃容易产气的食物:如洋葱、红薯、芋头。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锁喉痈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锁喉痈》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