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切除术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很常见的一种疾病。阑尾切除术是最为普通、常行的手术之一,很多人认为阑尾切除术是一简单手术,其实不然,越是年纪老的医生则越慎重对待每一台手术,包括阑尾切除术。

适应证

  1. 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
  2. 阑尾炎穿孔弥漫性腹膜炎
  3. 复发性阑尾炎
  4. 慢性阑尾炎
  5. 蛔虫性阑尾炎。
  6. 老年、小儿、妊娠期阑尾炎。
  7. 阑尾脓肿
  8. 多数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9. 阑尾周围脓肿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术前准备

  1. 对病情较重的病人,特别是老年、小儿阑尾炎病人,应补充液体,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2. 有腹胀的行胃肠减压。
  3. 感染较重的病人,术前常规使用抗生素。
  4. 妊娠期阑尾炎适当使用镇静剂和黄体酮等安胎药物。
  5. 阑尾炎并发穿孔者,术前不能灌肠。

麻醉

以腰麻或硬脊膜外麻醉为佳,也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若行局麻,为获得较好效果,应注意以下三点:①将腹壁肌层内的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进行阻滞;②切开腹膜前、后应将切口两旁的腹膜浸润;③进入腹腔后,封闭阑尾系膜。如阑尾系膜过短并有高度炎症水肿,不便封闭时,可行回盲部系膜封闭以增强麻醉效果。小儿病虽应用全身麻醉。

手术步骤

体位

仰卧位。

切口

需视病情而选择,常用的切口有:

  • 右下腹斜切口(Mc Burney):此切口肌肉交叉,愈合较牢固,不易形成切口疝;且距阑尾较近,便于寻找。切口一般长5~7cm。对诊断有把握的病人多采用此切口。
  • 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此切口便于延长扩大切口和显露阑尾。年龄较大,诊断不肯定,或估计粘连较重不易操作时,常用此切口。但一旦感染后易形成切口疝。
  • 妊娠期的切口:因阑尾在妊娠期随子宫逐渐增大而向上外侧偏移,故切口也需相应向上外偏移。

寻找阑尾

切开腹膜后,若有渗出物或脓液溢出时,需立即吸除。用拉钩将切口向两侧牵开,寻找阑尾,首先要找到盲肠。盲肠的色泽较小肠的灰白,前面有结肠带,两侧有脂肪垂。寻到盲肠后,用手指垫纱布捏住肠壁,将盲肠提出,顺结肠带可找到阑尾。有时需将其前方的小肠或大网膜推开,方能找到盲肠和阑尾。若阑尾周围无粘连,可用手指将阑尾尖端拨至切口处。不论炎性改变轻重,均不能用止血钳或组织钳钳夹阑尾本身,以防感染扩散;可用特制阑尾钳钳住,或用止血钳夹住阑尾尖端的系膜提出。此时病员由于系膜的牵引,常感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可在阑尾系膜上用1%普鲁卡因封闭。

处理系膜

切除阑尾的操作应尽量在腹壁外进行;如有困难而需在腹腔内施行时,则应用纱布垫妥善保护好腹壁各层,以防污染。切除阑尾前,需将阑尾系膜及其中的阑尾动脉结扎并切除。如系膜较薄,炎症不重,解剖关系清晰时,可用止血钳在系膜根部阑尾动脉旁无血管处穿一孔,拉过两根4号丝线,在上下相距0.5cm左右处各扎一道后切断系膜。近端再结扎或缝扎一道。也可直接并排夹两把止血钳后切断,然后再作结扎加缝扎。若阑尾系膜的急性炎症较重,呈明显缩短或水肿者,宜采用分次钳夹、切断法以弯止血钳逐步钳夹切断阑尾系膜直达阑尾的根部,然后用4号丝线贯穿缝合结扎系膜。约半数病人的阑尾根部系膜一条来自盲肠后动脉的阑尾副动脉,应注意予以结扎。

保护阑尾及盲肠

用一块小的干纱布包缠阑尾,并用阑尾钳或组织钳夹牢,再用盐水纱布围在阑尾根部的盲肠周围,防止术中污染。

荷包缝合

提起阑尾,围绕阑尾根部在距阑尾根部0.5~0.8cm处的盲肠壁上(根部粗者距离应较大),作一荷包缝合,暂不收紧。注意每针均应深及肌层,但勿穿入肠腔内。

结扎阑尾根部

用一把直止血钳在距阑尾根部0.5cm处压榨一下(用后弃去此污染的直钳),防止结扎时缝线滑脱。随即用4号丝线在压痕处结扎,用止血钳靠阑尾夹住结扎线,贴钳剪去线头。再用直止血钳在结扎线远端0.4cm处夹紧阑尾。

切断阑尾

在刀刃上涂纯石炭酸后,刀刃向上,紧贴阑尾根部夹紧的直止血钳下面,切断阑尾,将刀及阑尾一并弃去。

阑尾残端处理

用3把尖端夹有小棉球的直止血钳将棉球分别蘸上纯石炭酸(或5%碘酊)、75%酒精生理盐水,依次在阑尾残端粘膜面涂擦,然后弃去保护盲肠的盐水纱布。

包埋阑尾残端

助手用左手持无齿镊提起荷包缝线线头对侧的盲肠壁,右手持夹住线结的止血钳,将阑尾残端推进盲肠腔内,同时术者上提并收紧荷包缝线,使残端埋入荷包口,结扎后剪断线头。

覆盖系膜

加固缝合:用1-0号丝线,在荷包缝线外周0.3cm处,再作浆肌层8字缝合,并将阑尾系膜残端或脂肪垂结肠固定,使局部表面光滑,防止术后粘连。

关腹

关腹前应以卵圆钳夹一块小纱布团,伸入腹腔,在盲肠周围检查有无渗液、脓液,有无结扎点出血,如有应加以处理,再缝合腹壁各层。

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感染及污染较重的,有渗液或脓液时;阑尾残留处理不满意,有可能发生残端裂开时;腹膜后软组织在操作中被污染时;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后,均须引流腹腔。最常用的香烟引流,置于右侧髂窝或盆腔内,在切口外侧另戳小切口引出。术后2~3日拔除。

切口污染较重的,腹膜外间隙应置香烟引流或胶管引流,腹壁各层只作疏松缝合,以利引流。

术后处理

病情较轻者勿需特殊处理,术后当日即可坐起,次日可进食,5~6日后即可拆线。病情较重者,酌情补液,禁食,半坐位,使用抗生素等。

  

常见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1. 腹膜炎及腹腔脓肿 术后体温不降,腹部压痛,反跳痛不减轻,即应考虑有腹膜炎的存在。除继续胃肠减压,输液,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外,应给大剂量抗生素及中药。如术后5~6日感染症状仍未控制,即可能发生腹腔内脓肿,最常见于盆腔、右髂窝、膈下及肠间,一旦确诊,应即引流。
  2. 切口感染 术后3~4日体温升高,切口胀痛,可能发生切口感染或化脓,检查如腹壁红肿,压痛明显时,即应拆除1~2针缝线,扩开切口,去除线结,充分引流。个别体弱病人术后可能发生切口裂开,应重新缝合并加减张缝合。长期不愈的窦道,应手术切除。
  3. 腹腔内出血 术后1~2日内,病人突然出现苍白,脉快,呼吸急促,出冷汗,个别病人大量便血,血红蛋白下降,并有腹胀,应认为有腹腔内出血。试验穿刺证实腹内有出血后,应再次手术,清除积血,寻找出血点,缝扎处理。
  4. 肠梗阻 多为麻痹性肠梗阻,除作胃肠减压,输液外,还可用中草药治疗,经上述积极处理较久不愈者,可能系机械性肠梗阻,必要时需再次手术。
  5. 肠瘘 多为在原切口处发生的外瘘,来自盲肠,阑尾残端,常在术后2周左右自行愈合,仅少数病例需行肠瘘闭合术。
  6. 腹壁瘘管或窦道 较为常见,发生的原因常见者有:①回盲部病变,如局限性肠炎,结核、肿瘤、阿米巴性肉芽肿等致阑尾残端愈合不良;②阑尾未完全切除,仍有部分留于腹腔内;③切口感染,引流不畅,或切口内有线结。慢性瘘管或窦道形成后,需将管道及其周围的疤痕组织一并切除,清除线结等异物。若管道通腹腔,应事先行瘘管X线造影了解管道走径,作好术前准备。

参看

《实用普通外科手术学》沈魁主编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阑尾切除术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阑尾切除术》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