鲩鱼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鲩鱼

身体微绿色,鳞微黑色,生活在淡水中,是我国特产的重要鱼类之一.也叫草鱼.

鲩鱼常见鱼病有烂鳃、赤皮瘟、肠炎、出血病等几种,死亡率高达70%以上,损失很大,故有“鲩鱼不瘟,富得发晕”之说,但坚持不懈地做好防治工作,鲩病是可以得到控制和减少损失的,主要方法:一是做好“三消”工作,即用漂白粉、生石灰、敌百虫痢特灵等药物,定期进行鱼塘、鱼种、饲料消毒,切断病原体的传播和蔓延;二是投放饲料要定时、定量、定质、定位,使鲩鱼吃饱吃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三是进行土法免疫注射,即用病鱼肝、脾、肾、鳃等器官,制成原毒组织浆液,经用纱布过滤衡温处理使用,成为土法疫苗,在水温25-28℃,每尾按0.2-0.5毫升,进行腹腔注射,可使鲩鱼成活率提高到85%以上。  

鲩鱼的功效介绍

鲩鱼 (《本草拾遗》)

异名】鯶鱼(《尔雅》郭璞注),鰀鱼(《纲目》),混子(《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

【来源】为鲤科动物草鱼的肉。

【动物形态】草鱼(《纲目》) 体长,躯干略呈圆筒形,尾部侧扁,腹圆,无腹棱。

体长可达90厘米以上。

口端位,成弧形,无须。

上颌略长于下颌。

眼小,位于头两侧,眼径小于吻长。

下咽齿2行,扁平,呈梳形,齿侧具横沟纹,鳞中等大小,侧线鳞39~46。

背鳍Ⅲ7,起点与腹鳍相对。

臀鳍Ⅲ8。

背鳍及臀鳍均无硬刺。

体呈茶黄色,腹部灰白色,胸、腹鳍略带灰黄,其它各鳍色较暗。

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一般喜栖于水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处。

性较活泼。

以草类为食。

产卵期4~7月。

冬季在湖泊较深处越冬。

我国南北各平原地区的河流、湖泊均有分布。

是我国养殖鱼类之一。

本动物的胆(鲩鱼胆)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化学成分】食部每100克含水分77克,蛋白质17.9克,脂肪4.3克,灰分1克;钙36毫克,磷173毫克,铁0.7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17毫克,尼克酸2.2毫克。

性味】①《本草拾遗》:无毒。

②《纲目》:甘,温,无毒。

【归经】《本草求真》:入脾、胃。

【功用主治-鲩鱼的功效】①《纲目》:暖胃和中。

②《医林纂要》:平肝祛风,治痹,截疟

治虚劳及风虚头痛,截久疟。

其头蒸食尤良。

脆肉鲩

产于广东,以肉脆而富有韧性而著称。就是吃蚕豆长大的草鱼,但确实肉质非常好,久煮不烂!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鲩鱼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鲩鱼》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