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旁窦炎
鼻旁窦炎即鼻窦炎,包括急性鼻旁窦炎和慢性鼻旁窦炎。为鼻科常见疾病,慢性者居多。前组鼻窦较后组鼻窦的发病率高,其中上颌窦最为常见。鼻旁窦炎可发生于一侧,亦可双侧。可限于一窦发病,亦可累及多窦。
治疗
根除病因,解除鼻腔鼻窦引流和同期障碍,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 1.急性化脓性鼻旁窦炎 (1)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 足量,以控制感染,防止其转为慢性和并发症。明确致病菌者应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未能明确致病菌者可选用广谱抗生素。明确厌氧菌感染者应同时应用替硝唑或甲硝唑。 (2)局部治疗 减血充血剂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 (3)镇静止痛药 用于头痛剧烈者。 (4)鼻腔冲洗 用注射器或专用鼻腔冲洗器。 2.慢性化脓性鼻旁窦炎 (1)局部治疗为主,可选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常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净等。可在滴鼻液中加入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应注意滴鼻净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发生药物性鼻炎。 (2)上颌窦穿刺冲洗。 (3)鼻腔手术。 (4)鼻窦手术。
病因
1.全身因素 过度疲劳、受寒受湿、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引起全身抵抗力下降。生活与工作环境不洁等是诱发本病的常见病因。 2.局部因素 (1)鼻腔疾病 如急、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变应性鼻炎、鼻息肉、鼻腔异物和肿瘤等。上述疾病均可阻塞窦口鼻道复合体,阻碍鼻窦的引流和通气而至鼻旁窦炎的发生。 (2)临近器官的感染病灶 如扁桃体炎、腺样体炎等。此外,上列第2前磨牙和第1、2磨牙的根尖感染、拔牙损伤上颌窦、龋齿残根坠入上颌窦内等,均可引起上颌窦炎症。 (3)创伤性鼻窦外伤 骨折或异物射入鼻窦,游泳跳水不当或游泳后用力擤鼻致污水挤入鼻窦等,可将致病菌直接带入鼻窦。 (4)医源性鼻腔内填塞物 留置时间过久,引起局部刺激、继发感染和妨碍窦口引流和通气。
临床表现
1.鼻塞 轻重不等,多因鼻黏膜充血肿胀和分泌物增多所致,鼻塞常可致暂时性嗅觉障碍。 2.脓涕多 鼻涕多为脓性或黏脓性,擤净,脓涕中可带有少许血液。厌氧菌或大肠杆菌感染者脓涕恶臭。脓涕可后流至咽部和喉部,刺激局部黏膜引起发痒、恶心、咳嗽和咳痰。 3.头痛 慢性化脓性鼻旁窦炎一般为明显局部疼痛或头痛。 4.其他 由于脓涕流入咽部和长期用口呼吸,常伴有慢性咽炎症状,如痰多、异物感或咽喉疼痛等。若影响咽鼓管,也可有耳鸣、耳聋等症状。
检查
1.局部红肿和压痛 急性上颌窦炎表现为颌面、下睑红肿和压痛;急性额窦炎则表现额部红肿以及眶内上角压痛和额窦前壁叩痛。 2.前鼻镜检查 鼻黏膜充血、肿胀,尤以中鼻甲和中鼻道黏膜为甚。鼻腔内有大量黏脓或脓性鼻涕,前组鼻窦炎可见中鼻道有黏脓或脓性物,后组鼻窦炎者则见与嗅裂。 3.鼻旁窦CT扫描 CT检查已经成为诊断鼻旁窦炎的重要手段,也是鼻旁窦炎手术前必须做的系列检查之一,CT扫描分为冠状扫描和水平位扫描。鼻旁窦炎经常和鼻息肉并存,CT可以显示鼻息肉、鼻窦炎的范围,清晰显示各鼻窦及其比邻区域的细微结构,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通过CT,还有助于鼻旁窦炎与其他疾病如鼻窦癌等进行区别。
预防
1.应注意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每日早晨可用冷水洗脸,以增强鼻腔黏膜的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 3.注意改善生活及工作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4.防止急性鼻炎的发作,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5.防止鼻旁窦炎的形成,采用正确的擤鼻方法,不宜强行不正确的擤鼻,以免引起急慢性鼻旁窦炎。 6.不要用手挖鼻,以免引起鼻疖等炎症。 7.经常保持心情舒畅,身心健康,减少各种疾病发生。 8.保持大便通畅。 9.不宜长久使用具有血管收缩作用的滴鼻剂,如麻黄素,滴鼻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