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耳鸣.jpg

耳鸣是累及听觉系统的许多疾病不同病理变化的结果,病因复杂,机制不清,主要表现为无相应的外界声源或电刺激,而主观上在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

中医耳鸣为病证名。指自觉耳中有鸣响声的表现。临床上,耳鸣有虚实之分。实证多由血瘀、火或痰火上逆所致;虚证多由肾阴亏损或中气下陷所致。实证耳鸣如蛙聒、如潮水,暴鸣而声大;虚证耳鸣如蝉,如箫声,常鸣而声细。

病因

西医病因

1.听觉系统疾病

(1)外耳 外耳道耵聍栓塞、肿物或异物。

(2)中耳 各种中耳炎、耳硬化症。

(3)内耳 梅尼埃病、突发性聋、外伤、噪声性聋、老年性聋等。

2.全身性疾病

(1)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低血压等。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精神紧张、抑郁等。

(3)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

(4)其他:神经退行性变(如脱髓鞘性疾病)、炎症(病毒感染)、外伤、药物中毒、颈椎病、颞颌关节性疾病或咬合不良等。

中医病因

耳鸣的发生与多种原因引起的耳窍闭塞有关。多因急性热病,反复感冒,以致邪热蒙窍,或因痰火,肝热上扰,以及体虚久病、气血不能上濡清窍所致。外有风热上受,客邪蒙窍;内有痰火,肝热,蒸动浊气上壅;或因久病肝肾亏虚,脏真不足,或脾胃气弱,清阳不升,不能上奉清窍,病因颇为复杂。

预防

1、噪声:暴震声和长时间的噪声接触,均能导致听力下降和耳鸣产生,对高危人群(工作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要注意噪声防护。如减少噪声源或佩戴防护耳罩、耳塞等。此外,要注意不要长时间,大音量在有噪声的环境中使用随身听耳机。

2、精神紧张和疲劳:当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和在身体疲劳状态时均易使耳鸣加重。因此适当调整工作节奏,放松耳鸣患者的情绪,转移对耳鸣的注意力都是有益的。

3、特殊药物:耳鸣患者由于其他疾病就诊时,请不要忘记告诉医师,自己患有耳鸣。因为有些药物会使您已有的耳鸣症状加剧。

4、不良习惯:咖啡因和酒精常常可使耳鸣症状加重,吸烟可以使血氧下降,而内耳毛细胞又是一种对氧极其敏感的细胞,所以缺氧会对毛细胞造成损害,因此要注意改变不良习惯。

常见症状

西医症状

耳鸣的音调可高可低,常描述为如蝉鸣、哨音、汽笛声、隆隆声、风声、拍击声等。有的表现为间断性,有的表现为持续性,有的还伴有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

中医脉症

1、肝胆火盛

突然耳鸣或耳聋,烦躁恼怒时耳鸣加重,眩晕,头痛,目红面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怒则更甚,或夜寐不安,胸胁胀闷,大便秘结,小溲短赤。舌质红,苔黄,脉多弦数。

2、痰火郁结

两耳蝉鸣,时轻时重,有时闭塞如聋,胸中烦闷,痰多,口苦,或胁痛,喜得太息,耳下胀痛,二便不畅。舌苔薄黄而腻,脉象弦滑。

3、风热上扰

起病较速,感冒及温热病后,自感耳中憋气作胀,有阻塞感,耳鸣,听力下降。局部检查可见耳膜轻度潮红或内陷,听力检查可示混合性耳聋或感音神经性耳聋,全身或伴有头痛、恶寒,发热,口干等症状。舌质红,苔薄自或薄黄,脉略浮或浮数。

4、气滞血瘀

由血瘀所致之耳鸣者,其症耳鸣音高而尖,舌尖瘀点,或月经不调等。

5、肾精亏虚

肾虚耳鸣,多见于虚人、老人,耳鸣声细而常鸣,多兼见眩晕、腰疫膝软、颧赤口干、手足心热、遗精遗尿等,舌红,脉多细弱或两尺无力。

6、清气不升

耳鸣、耳聋,时轻时重,休息暂减,烦劳则加,四肢困倦,劳怯神疲,昏愦食少,大便溏薄,脉细弱,苔薄白腻。

临床检查

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声阻抗测听、耳鸣音调和响度匹配检测、耳鸣后效抑制和最小掩蔽级检测,及其他听力学及电生理检查。

诊断鉴别

1.了解病史

(1)耳鸣是否合并有听力损失及眩晕,三者之间出现时间之先后顺序。

(2)耳鸣的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变化的过程。

(3)耳鸣的部位,颅内或耳内、左耳或右耳,单侧或双侧。

(4)耳鸣的音调是单一声音,或是两种以上声音的复合声;是高调、中调还是低调;具体描述是否如蝉鸣、哨音、汽笛声、风声、拍击声还是“嗡嗡声”、“隆隆声”、“卡嗒声”等;是搏动性还是非搏动性,搏动性是否与心跳或脉搏同步,是否与呼吸有关。

(5)耳鸣的诱发因素,如失眠、疲劳、心理状态的影响、环境声的影响、头位及体位变化豹影响。

(6)与耳鸣可能相关的既往病史,如耳鼻咽喉科病史、声创史、头部外伤史、神经系统疾病史、心血管病史、变态反应疾病史、耳毒性药物使用史等。

2.听力学检查

纯音测听、声阻抗测听、耳鸣音调和响度匹配检测、耳鸣后效抑制和最小掩蔽级检测,及其他听力学及电生理检查。

本病不易混肴,容易确诊,不需鉴别。

并发症

1、外耳病变:耵聍栓塞、活动的异物等、因其接触鼓膜,于头部活动时可引起耳鸣。

2、内耳耳蜗病变 早期梅尼埃病损害耳蜗顶周螺旋器时出现低频耳鸣。耳毒性药物、噪音和老年性耳蜗损害,均可出现高频耳鸣,伴有感觉神经性聋。

3、中耳病变:中耳炎、咽鼓管阻塞、耳硬化症等均为耳鸣的常见病因。中耳鼓室周围的病变,如颈静脉球体瘤、颈静脉或动脉解剖异常、动静脉瘘等可引起搏动性耳鸣。

4、心血管疾病:是最为常见的耳鸣原因之一,其中约有10%为高血压。耳鸣常呈搏动性,与脉搏、心跳同步。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缩小、狭窄亦可出现搏动性耳鸣。贫血者因心脏输出量增加引起搏动性耳鸣。

5、内分泌代谢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均可引起搏动性耳鸣,前者因心输出量增加,后者由于细胞液增加或内淋巴压升高所致。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维生素缺乏症、碘或锌缺乏、肾病等引起耳鸣的发生率较高。

治疗

西医治疗

1.病因治疗

病因治疗可分为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两种。外科手术主要是针对引起耳鸣的一些可以手术治疗的疾病而言,如中耳炎、蜗神经瘤、动静脉瘘、动脉瘤等。但是病因治疗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容易收效,即使引起耳鸣的疾病得到治疗,而耳鸣可能还会存在。

2.药物治疗

感音神经性聋常用药物进行治疗。

(1)氢化麦角碱(dihydroergotoxin):又称海特琴或喜得镇(hydergin),能改善或增加内耳血流,使内耳性耳鸣获得良好的效果。用法:氢化麦角碱2mg/次,3次/d,饭后服用,连用2~8周,无明显副作用。

(2)利多卡因:能改善内耳的微循环,使症状缓解或消失。用法:1~3mg/kg稀释于25%葡萄糖20~40ml,以每分钟不超过20mg的速度静脉注射,1次/d,5次为1疗程,2个疗程之间隔2d。注射完后卧床休息。

(3)乙酰胆碱:除具有扩张末梢血管外,尚有抑制内耳毛细胞的作用,从橄榄核来的橄榄耳蜗束的大部分末梢终止于毛细胞,毛细胞能分辨最细微的声波频率差异,因而它对耳鸣很敏感。乙酰胆碱能抑制由橄榄核来的异常冲动,故可用于治疗耳鸣。剂量为1~2ml,皮下注射,1次/d。

(4)Methycobal:为维生素B12的一种新制剂,含有甲基-B12,与精神安定剂台用治疗耳鸣效果较好。

(5)胞二磷胆碱:是一种神经营养剂,对耳鸣眩晕效果较好。Makisima等报道,用CDP-胆碱治疗41例神经性耳聋伴耳鸣眩晕者,剂量为CDP-胆碱300mg加入25%葡萄糖20ml,静咏注射,1次/d,连用12d为1疗程。总有效率67.6%,好转率耳聋占27%,耳鸣占71.7%.眩晕占100%。

(6)其他:血管扩张剂,如尼莫地平30mg/次,3次/d;盐酸倍他司汀4-8mg/次,3次/d;桂利嗪25mg/次,3次/d。镇静剂,如丙氯拉嗪5~10mg,/次,3次/d;地西泮2.5~5mg/次,3次/d。

(7)抗惊厥药物常用药物是卡马西平,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均有阻滞作用,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而治疗耳鸣。用法:初量100mg,2次/d,逐周增加剂量,每次增加200mg/d,一般不超过800~1000mg/d,有效率达80%~90%。治疗过程中可出现轻微头晕、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手麻、白细胞减少、嗜睡等副作用。注意观察血象及肝功能。青光眼、心血管疾病、肝胆疾病患者慎用。

中医治疗

1、肝胆火盛

证候分析

暴怒郁遏,肝火不泄,循少阳经脉上扰,清窍失灵,故耳鸣、耳聋,头痛面赤,口苦咽干。肝胆火旺,扰动心神,故心烦易怒、夜寐不安。肝气郁勃,络气不畅,故胸胁胀闷。怒则气逆,故耳鸣、耳聋更甚。肝火内郁,肠中津液被灼,故大便秘结,小溲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胆火盛之征。

治法:清肝泄火

可用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黄芩栀子加减。方中龙胆草、山栀苦泄胆火;柴胡、黄芩疏肝清热;木通、车前子、泽泻等导热下行;生地、当归滋阴养肝。便秘者可加大黄。

2、痰火郁结

证候分析

素有痰火郁结,壅阻清窍,故耳鸣如潮,时轻时重,甚则气闭失聪。痰浊中阻,气机不运则胸闷、痰多、喉中不爽、喜得太息。痰火中阻,影响健运则口苦、二便不畅。痰火壅阻,肝胆经络不畅故耳下胀痛。苔黄腻,脉弦滑,均为湿热痰火之征。

治法:化痰清火、和胃降浊。

可用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半夏橘皮甘草枳实竹茹生姜茯苓加减。方中用陈皮、半夏燥湿化痰;茯苓淡渗利湿;竹茹、枳壳清胃降浊。痰多加胆星、海浮石化痰;郁结甚加浙贝母、天花粉清化;失眠加远志、龙骨;膈上烦热加桔梗、山栀、豆豉。热甚加黄芩、黄连泻火;如痰多胸闷大便不畅,可用礞石滚痰丸(《养生主论》):青礞石、沉香、大黄、黄芩、朴硝以降火逐痰。

3、风热上扰

证候分析

外感风热上扰,故见耳鸣头痛、眩晕。胃气不和,气机不调,所以呕逆、烦闷。外邪上扰,耳窍被遏,故耳中作痒。客邪未解,则寒热身痛不除。脉浮、苔薄腻,均为外感之征。

治法:疏风清热。

可用银翘散(《温病条辨》):金银花连翘豆豉牛蒡子薄荷荆芥穗桔梗甘草竹叶、鲜芦根加减。方中银花、薄荷、连翘清热散郁;荆芥、豆豉解表疏风;苇茎、桔梗清热化痰。可随证加用僵蚕、蒺藜、蝉衣、菊花疏风;柴胡、青皮疏肝;寒热不解者中加防风、川芎。

4、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散瘀通窍。

通窍活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处方:赤芍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石菖蒲12克,毛冬青15克。水煎服。若气虚者,加黄芪15克、党参15克。肾阴虚者,加山茱萸12克、旱莲草15克、女贞子12克。肾阳虚者,加补骨脂15克、益智仁15克、鹿角霜15克。血虚者,加乌豆衣15克、当归10克。

5、肾精亏虚

证候分析

精血不足,不能上充清窍而邪火转而上乘,所以耳鸣耳聋,甚则眩晕。肾阴亏虚,虚火上浮故颧赤口干,手足心热。相火妄动,扰动精室故遗精。肾亏精髓不足故腰痠膝软。舌红、脉细弱均为肾精不足之征。间有阴虚火旺则尺脉虚大。

治法:滋肾降火,收摄精气。

可用耳聋左慈丸(《小儿药证直诀》):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柴胡磁石加减。方中六味地黄丸补益肾阴;磁石镇摄;五味子敛精。或加龟版、阿胶、龙骨、牡蛎、女贞子、桑椹子等滋阴填精;牛膝、杜仲强壮腰膝。

6、清气不升

证候分析

脾气虚弱,阳气不能上奉清窍,故耳鸣耳聋,神疲、昏愦。脾弱运迟,胃虚纳呆,则食少便溏。脾阳不实四肢,则懈惰无力。劳则伤及中气,故耳鸣加重。脉细弱,苔白腻,均脾气虚馁之征。

治法:益气升清

可用益气聪明汤(《证治准绳》):黄芪人参升麻、葛根、蔓荆子、芍药、黄柏、炙甘草加减。方中用人参、黄芪补益中气;升麻、葛根升举清气;蔓荆子升清通窍;黄柏、芍药,反佐和降,以清阴火。可加菖蒲、葱叶、茯神,以清心通窍。

护理

1.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耳朵的护理,耳道清洁液精选天然植物精华,能快速渗透到耳道深层,杀灭致病菌,清洁耳道,有效预防耳鸣、耳痛、耳胀、听力下降等耳病 ,能很好的调理耳鸣。

2.对于重度的双侧耳聋患者,要嘱其注意交通安全,并提供必要的生活起居的方便。

3.要劝导患者戒烟、戒酒和少喝浓茶、咖啡之类刺激性食物。

饮食保健

日常保健

多食含锌食物:导致中老年人耳鸣、耳聋的因素很多,缺锌是一个重要原因。耳蜗内锌的含量大大高于其他器官。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耳蜗内锌的含量明显降低,影响耳蜗的功能而导致听力减退。天天应多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如,鱼、牛肉、鸡肉、鸡蛋、各种海产品、苹果、橘子、核桃、黄瓜、西红柿、白菜、萝卜等。

食疗保健(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1.羊肝海带大枣汤

功效:补益脾肾,适用于耳鸣患者。

配料:海带50克,羊肝30克,大枣1个。

制作:海带泡软,洗净切细,羊肝切细,共置锅中,与大枣煮汤。

用法:吃海带、羊肝,喝汤。

2.荸荠海蛰汤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对虚火上升所致的耳聋、耳部涨痛也有效。

配料:生荸荠、海蜇头各60克。

制作:将海蜇头在清水里浸泡片刻,去咸味,再与荸荠同煮成汤。

用法:喝汤,海蜇头、荸荠蘸酱油吃。

3.菊芦冬饮

功效:适用于耳鸣患者。

配料:菊花芦根冬瓜皮各30克。

制作:将上述3味共用水煎。

用法:每日2~3次。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耳鸣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耳鸣》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