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diak-Higashi综合征
治疗方案
疾病别名
疾病分类
疾病概述
Chediak-Higashi 综合征,又称白细胞异常白化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由 Chediak 于 1952 年首先报道,患者常有近亲结婚家族史。
鉴别要点:1 .白癜风为后天性疾病,发病较晚。 Chediak-Higashi 综合征属遗传性疾病,发病较早。2 .白癜风白斑形态大小不一,边界色素加深。 Chediak-Higashi 综合征呈花斑状色素减少,伴毛发稀少,灰白或浅黄及虹膜半透明症状。3 .白癜风黑素细胞减少或消失。 Chediak-Higashi 综合征发现巨黑素体,白细胞异常。
疾病描述
本病少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特点是眼、皮肤色素减少,伴有白细胞吞噬功能缺陷。
症状体征
患者皮肤白皙,易发生晒伤。毛发淡黄或银灰,眼底灰白,虹膜透明,畏光,眼球震颤,表现很像白化病。由于白细胞的缺陷,患者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皮肤等感染。严重时往往在10岁以前造成死亡。晚期可有淋巴结、肝脾肿大。由于脾功能亢进,可发生血小板减少及溶血性贫血。
疾病病因
本病的基本缺陷尚不十分清楚,有认为是溶酶体膜的不正常。
病理生理
1、发病机理
黑素细胞内由于黑素体的继续生长或融合,形成大而不正常的黑素体颗粒。黑素体传递到角质形成细胞,形成异常大的吞噬溶酶体。上述巨大黑素体及吞噬溶酶体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它们的膜的缺陷。色素减少是由于黑素体在细胞中保持聚集而不分散所造成的。中性及单核白细胞内有多数粗颗粒(不规则形状的巨大溶酶体),用特殊染色法易检出酸性磷酸酶,提示溶酶体膜的结构有改变。
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推测可能是由于髓内颗粒细胞的破坏。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功能障碍,但吞噬功能正常。这些细胞杀灭细胞内的细菌表现迟缓,可能是由于其选择性脱颗粒功能的缺陷所致。
2、病理变化
皮肤普通染色或银染色,在表皮下可见稀疏不规则形状的巨大黑素颗粒。在真皮上部载黑素细胞中也有同样的颗粒。
血涂片用Wright或Giemsa染色,白细胞中具有多数粗大颗粒。这一点可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
特别提示
Chediak-Higashi 综合征(Chediak-Higashi Syndrome,CHS)又称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部分患儿父母为近亲结婚,有家族性发病趋势。临床表现错综复杂,病例罕见,极易漏诊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