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环俞穴”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医百科
第1行: | 第1行: | ||
− | |||
− | |||
'''白环俞''',[[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玉环俞]]、[[玉房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布有[[臀下皮神经]],第三、四[[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臀下神经]]和臀下动、[[静脉]],深层为阴部内动、静脉。主治[[遗精]],[[疝气]],[[白带]],[[血崩]],大小便不利,腰髋痛,及[[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白环俞''',[[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玉环俞]]、[[玉房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布有[[臀下皮神经]],第三、四[[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臀下神经]]和臀下动、[[静脉]],深层为阴部内动、静脉。主治[[遗精]],[[疝气]],[[白带]],[[血崩]],大小便不利,腰髋痛,及[[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
+ | {{概述图|akupixblub30.jpg|白环俞穴}} | ||
− | + | ==主治== | |
− | + | 主治[[遗精]],[[疝气]],[[白带]],[[血崩]],大小便不利,腰髋痛,及[[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 | |
− | |||
− | |||
− | |||
− | |||
− | |||
==功用== | ==功用== | ||
[[益肾]]固精,调理经带。 | [[益肾]]固精,调理经带。 | ||
− | |||
− | |||
− | + | ==定位== | |
+ |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 | ||
+ | |||
+ | ===取穴方法=== | ||
+ | 俯卧位,平第四骶后孔,[[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 ||
− | [ | + | ==解剖== |
+ |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骶结节韧带]]。皮厚,由第三[[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发达,富有[[纤维束]]和脂肪,尤以臀部后下方更为坚硬而致密,形成[[脂肪垫]]。臀下动、[[静脉]]和[[神经]]出[[骨盆]]点,投影在[[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上。 | ||
− | + | ==刺灸法== | |
+ | 刺法:[[直刺]]1-1.5寸。 | ||
− | [ | + | 灸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 | + | ==临床应用== | |
+ | 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子宫内膜炎]]、[[小儿麻痹]]后遗症、[[下肢瘫痪]]等。 | ||
− | + | ===配伍应用=== | |
+ | 配[[承扶]]、[[大肠俞]]主治二便不利; | ||
− | [ | + | 配[[委中]]主治腰背痛。 |
− | [ | + | ==别名== |
+ | [[腰俞]]。 | ||
− | [ | + | ==名称释义== |
+ | 白环俞。白,肺之色也,气也。环,古指环状且中间有孔的玉器,此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凉湿之气。俞,输也。白环俞名意指臀部[[肌肉]]层中的气化之气由本穴外输膀胱经。 | ||
− | + | 腰俞。腰,肾之府也,此指穴内气血有寒冷之性。俞,输也。腰俞名意指穴内气血来自腰臀肌肉层中的气化之气。本穴物质为来自腰臀部位的肌肉层中的气化之气,其性寒湿,表现出[[肾气]]的[[润下]]特征,故名腰俞。 | |
− | |||
− | |||
==参看== | ==参看== | ||
*[[针灸学/白环俞穴|《针灸学》- 白环俞穴]] | *[[针灸学/白环俞穴|《针灸学》- 白环俞穴]] | ||
{{zk120}} | {{zk120}} |
2017年7月11日 (二) 02:07的版本
白环俞,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玉环俞、玉房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布有臀下皮神经,第三、四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臀下神经和臀下动、静脉,深层为阴部内动、静脉。主治遗精,疝气,白带,血崩,大小便不利,腰髋痛,及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主治
主治遗精,疝气,白带,血崩,大小便不利,腰髋痛,及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
功用
益肾固精,调理经带。
定位
取穴方法
俯卧位,平第四骶后孔,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骶结节韧带。皮厚,由第三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发达,富有纤维束和脂肪,尤以臀部后下方更为坚硬而致密,形成脂肪垫。臀下动、静脉和神经出骨盆点,投影在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上。
刺灸法
刺法:直刺1-1.5寸。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子宫内膜炎、小儿麻痹后遗症、下肢瘫痪等。
配伍应用
配委中主治腰背痛。
别名
腰俞。
名称释义
白环俞。白,肺之色也,气也。环,古指环状且中间有孔的玉器,此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凉湿之气。俞,输也。白环俞名意指臀部肌肉层中的气化之气由本穴外输膀胱经。
腰俞。腰,肾之府也,此指穴内气血有寒冷之性。俞,输也。腰俞名意指穴内气血来自腰臀肌肉层中的气化之气。本穴物质为来自腰臀部位的肌肉层中的气化之气,其性寒湿,表现出肾气的润下特征,故名腰俞。
参看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白环俞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