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环俞穴”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行: 第1行:
  
 
 
 
'''白环俞''',[[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玉环俞]]、[[玉房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布有[[臀下皮神经]],第三、四[[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臀下神经]]和臀下动、[[静脉]],深层为阴部内动、静脉。主治[[遗精]],[[疝气]],[[白带]],[[血崩]],大小便不利,腰髋痛,及[[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白环俞''',[[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玉环俞]]、[[玉房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布有[[臀下皮神经]],第三、四[[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臀下神经]]和臀下动、[[静脉]],深层为阴部内动、静脉。主治[[遗精]],[[疝气]],[[白带]],[[血崩]],大小便不利,腰髋痛,及[[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概述图|akupixblub30.jpg|白环俞穴}}
  
【标准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
+
==主治==
 
+
主治[[遗精]],[[疝气]][[白带]],[[血崩]],大小便不利,腰髋痛,及[[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
【取法】俯卧位,平第四骶后孔,[[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骶结节韧带]]。皮厚,由第三[[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发达,富有[[纤维束]]和脂肪,尤以臀部后下方更为坚硬而致密,形成[[脂肪垫]]。臀下动、[[静脉]]和[[神经]]出[[骨盆]]点,投影在[[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上。  
 
{{概述图|akupixblub30.jpg|白环俞穴}}
 
==主治[[病症]]==
 
腰骶,痛[[坐骨神经痛]],[[子宫内膜炎]],[[肛门]]诸肌[[痉挛]],[[小儿麻痹]][[后遗症]],[[下肢]][[瘫痪]],[[尿潴留]]等。  
 
 
==功用==
 
==功用==
 
[[益肾]]固精,调理经带。  
 
[[益肾]]固精,调理经带。  
==刺灸法==
 
刺法:直刺0.8~1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臀部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
==定位==
 +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
 +
 
 +
===取穴方法===
 +
俯卧位,平第四骶后孔,[[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别名][[腰俞]]
+
==解剖==
 +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骶结节韧带]]。皮厚,由第三[[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发达,富有[[纤维束]]和脂肪,尤以臀部后下方更为坚硬而致密,形成[[脂肪垫]]。臀下动、[[静脉]]和[[神经]]出[[骨盆]]点,投影在[[髂后上棘]][[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上。
  
[穴义]臀部深层部位的[[气化]]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
==刺灸法==
 +
刺法:[[直刺]]1-1.5寸。
  
[名解]
+
灸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1)白环俞。白,肺之色也,气也。环,古指环状且中间有孔的玉器,此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凉湿之气。俞,输也。白环俞名意指臀部[[肌肉]]层中的气化之气由本穴外输膀胱经。
+
==临床应用==
 +
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子宫内膜炎]]、[[小儿麻痹]]后遗症、[[下肢瘫痪]]等。
  
2)腰俞。腰,肾之府也,此指穴内气血有寒冷之性。俞,输也。腰俞名意指穴内气血来自腰臀肌肉层中的气化之气。本穴物质为来自腰臀部位的肌肉层中的气化之气,其性寒湿,表现出[[肾气]][[润下]]特征,故名腰俞。
+
===配伍应用===
 +
[[承扶]][[大肠俞]]主治二便不利;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寒湿水气。
+
[[委中]]主治腰背痛。
  
[运行规律]大部分水气冷降后循膀胱经下行,小部分水气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
+
==别名==
 +
[[腰俞]]
  
[功能作用]外散腰臀之热。
+
==名称释义==
 +
白环俞。白,肺之色也,气也。环,古指环状且中间有孔的玉器,此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凉湿之气。俞,输也。白环俞名意指臀部[[肌肉]]层中的气化之气由本穴外输膀胱经。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
腰俞。腰,肾之府也,此指穴内气血有寒冷之性。俞,输也。腰俞名意指穴内气血来自腰臀肌肉层中的气化之气。本穴物质为来自腰臀部位的肌肉层中的气化之气,其性寒湿,表现出[[肾气]][[润下]]特征,故名腰俞。
==注==
 
本经的解析中,从[[肺俞穴]]开始一直至[[白环俞穴]]共十八穴,解析的内容都只是言及各穴内部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和运行规律,并没有涉及到[[经脉]]中上下穴位间相互传递的气血物质。而实际上,自[[心俞穴]]开始,穴内就有地部的经水流行,且至白环俞穴后地部的经水达到了最大量。首先是肺俞穴外传膀胱经的气血为[[湿热]]之气,其湿热之气一方面受[[厥阴俞]]、[[心俞]]、[[督俞]]等穴外传的高温热气作用而胀散[[化风]]上传[[风门穴]],另一方面,气血中富含的较多水湿又会对厥阴俞、心俞、督俞等穴外传的[[高热]]之气起降温作用。因此,厥阴俞、心俞、督俞等穴外传的气血物质在和经脉中流行的气血物质相合后,以上几穴中的气血物质和其外传的气血物质相比温度就有了降低,此为其一。其二是心俞穴外传的高温高热之气,其气中水湿浓度大,受膀胱经经脉中流行的气血影响,小部分水湿会冷降归地,因此,自心俞穴开始,膀胱经的心俞穴下段经脉中就有了地部经水。其三是自[[膈俞穴]]开始至白环俞穴的以下各穴,它们由内外传的水湿之气都会因膀胱经的寒冷特性而部分冷降归地并汇入地部流行的经水之中,因此,膀胱经[[背部]]经脉各穴中流行的经水在白环俞穴达到最大。本经穴解析中没有把[[脏腑]]外输的气血与经脉中流行的气血结合起来一起分析,原因在于一是有相当的难度,二是不能更好地说明各穴对其所属脏腑的调节作用,故没有结合在一起分析。
 
  
 
==参看==
 
==参看==
 
*[[针灸学/白环俞穴|《针灸学》- 白环俞穴]]
 
*[[针灸学/白环俞穴|《针灸学》- 白环俞穴]]
 
{{zk120}}
 
{{zk120}}

2017年7月11日 (二) 02:07的版本

白环俞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玉环俞玉房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在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布有臀下皮神经,第三、四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臀下神经和臀下动、静脉,深层为阴部内动、静脉。主治遗精疝气白带血崩,大小便不利,腰髋痛,及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Akupixblub30.jpg


主治

主治遗精疝气白带血崩,大小便不利,腰髋痛,及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

功用

益肾固精,调理经带。  

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

取穴方法

俯卧位,平第四骶后孔,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骶结节韧带。皮厚,由第三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发达,富有纤维束和脂肪,尤以臀部后下方更为坚硬而致密,形成脂肪垫。臀下动、静脉神经骨盆点,投影在髂后上棘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上。

刺灸法

刺法:直刺1-1.5寸。

灸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子宫内膜炎小儿麻痹后遗症、下肢瘫痪等。

配伍应用

承扶大肠俞主治二便不利;

委中主治腰背痛。

别名

腰俞

名称释义

白环俞。白,肺之色也,气也。环,古指环状且中间有孔的玉器,此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凉湿之气。俞,输也。白环俞名意指臀部肌肉层中的气化之气由本穴外输膀胱经。

腰俞。腰,肾之府也,此指穴内气血有寒冷之性。俞,输也。腰俞名意指穴内气血来自腰臀肌肉层中的气化之气。本穴物质为来自腰臀部位的肌肉层中的气化之气,其性寒湿,表现出肾气润下特征,故名腰俞。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白环俞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白环俞穴》经典原文。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