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间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少谷。属手阳明大肠经,输(木)穴。位于手背第二掌骨桡侧,掌骨小头后方凹陷处,握拳取穴。布有桡神经浅支手背静脉网和第一掌背动脉的分支。

定位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Akupixlili3.jpg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侧肌、指浅、深层肌腱的背侧。皮肤由桡神经指背神经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双重支配。针经皮下筋膜,手深筋膜达第1骨间背侧肌,在第1蚓状肌与第2掌骨间通过,直至指浅、深屈肌腱到食指的肌腱背面与第2掌骨之间。

主治

1.五官科系统疾病牙痛急性结膜炎青光眼

2.其它:三叉神经痛扁桃体炎手指肿痛肩关节周围炎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麻胀,或向手背放散。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

肠鸣而泄:三间、神阙、水分(《神应经》)。

下片牙痛:三间、承浆、颊车、合谷、列缺(《针灸逢源》)。

喉痹咽如哽:三间、阳溪(《备急千金要方》)。

头热鼻鼽衄:三间、中管、偏历、厉兑、承筋、京骨、昆仑、承山、飞扬、隐白(《备急千金要方》)。

口干:三间、少泽、太冲(《针灸资生经》)。

目急痛:三间、前谷(《圣济总录》)。

伤寒热病:三间、曲池、合谷、关冲、少冲、委中、太溪、间使(《杨敬斋针灸全书》)。

胸满:三间、经渠、阳溪、后溪、间使、阳陵、三里、曲泉、足临泣(《神应经》)。

喘息:三间、商阳(《神应经》)。

临床应用

身热头痛、咽喉肿痛、口干齿痛、鼻衄目痛;胸闷气喘、腹胀肠鸣、泄泻痢疾;肩臂疼痛、上肢瘫痪;手指及手背肿痛、手指屈伸不利。扁桃体炎,牙痛,三叉神经痛,急性结膜炎,青光眼,手指肿痛,肩关节周围炎等。

保健养生

痔疮疼痛难忍时,只要掐按三间,就能快速止痛,并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还可对此穴进行热水浴,即将手放入45摄氏度左右的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另外,经常用拇指指腹揉按三间,每次1-3分钟,对调和脾胃,改善消化不良等症有帮助.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三间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三间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