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筋草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伸筋草.jpg

伸筋草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干燥全草。其性温,味微苦、辛。归肝、脾、肾经。具有袪风湿舒筋活络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肢软麻木和跌打损伤等病症。

药性

微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

风湿舒筋活络。

临床应用

1.风寒湿痹,肢软麻木。本品辛散、苦燥、温通,能袪风湿,入肝尤善通经络。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屈伸不利,可与羌活独活桂枝白芍等配伍;若肢体软弱,肌肤麻木,宜与松节、寻骨风、威灵仙等同用。

2.跌打损伤。本品辛能行散以舒筋活络,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多配苏木土鳖虫红花桃仁等活血通络药,内服外洗均可。

用法用量

煎服,3~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炮制

筛去灰屑,拣净杂质,切成小段。

鉴别

伸筋草鉴别.jpg

干燥匍匐茎细长而弯曲,黄色或黄绿色,长30~120厘米,径粗1~3毫米。质柔韧,不易折断,折断面近白色,内有黄白色木心,常可见近直角生出的黄白色细根,外皮常脱落。直立茎2歧式分枝。鳞叶常皱而弯曲,密生于茎上,线形或线状钻形,黄绿色或黄色,无毛,略有光泽。叶端渐尖呈芒状,全缘,叶脉不明显。质薄,易碎。气无,味淡。以茎长、黄绿色者为佳。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石松,其性走而不守,其用沉而不浮,得槟榔良。下气,消胸中痞满横格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去年久腹中之坚积,消水肿

2.《本草拾遗》:主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

3.《生草药性备要》:消肿,除风湿。浸酒饮,舒筋活络。其根治气结疼痛,损伤,金疮内伤,去痰止咳

4.《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舒筋消炎。治关节酸痛,带状疱疹。

5.《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舒筋活血,祛风散寒,止痛。治腰腿酸痛,风湿性关节肿痛,月经不调

附方

①治风痹筋骨不舒:宽筋藤,每用三钱至一两,煎服。(《岭南采药录》)

②治关节酸痛:石松三钱,虎杖根五钱,大血藤三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关节酸痛,手足麻痹:凤尾伸筋草一两,丝瓜络五钱,爬山虎五钱,大活血三钱。水、酒各半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④治小儿麻痹后遗症:凤尾伸筋、南蛇藤根、松节、寻骨风各五钱,威灵仙三钱,茜草二钱,杜蘅五分。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⑤消水肿:过山龙五分(研细末),糠瓢一钱五分(火煅存性),槟榔一钱。槟榔、糠瓢煨汤吃过山龙末,以泻为度。气实者用,虚者忌。(《滇南本草》)

⑥治带状疱疹:石松(焙)研粉,青油或麻油调成糊状,涂患处,一日数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别名

石松(《本草拾遗》),过山龙(《滇南本草》),宽筋藤(《生草药性备要》),火炭葛(《本草求原》),金毛狮子草、金腰带、狮子草(《中药志》),狮子毛草(《中药材手册》),立筋草、舒筋草(《四川中药志》),铺筋草、抽筋草、分筋草、过筋草、地棚窝草(《重庆草药》),筋骨草(《陕西中药志》),绿毛伸筋、小伸筋、凤尾伸筋(《湖南药物志》),蜈蚣藤、大地毛公、缠身龙、猫藤草、通伸草、山猫儿、老虎垫坐、盘龙草、烂腰蛇、宽筋草、穿山龙(《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石松科植物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的干燥全草。主产于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各省。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切段,生用。

出处

本草拾遗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伸筋草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伸筋草》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