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路径(2010年版)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基本信息

《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路径(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1月30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小儿外科专业12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89号)印发。

发布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小儿外科专业12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10〕189号

根据《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有关要求,我部继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甲状舌管囊肿或鳃源性囊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发育性髋脱位(2岁以上)、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梅克尔憩室、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肾母细胞瘤(Ⅰ-Ⅱ期)、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中低位)、先天性肌性斜颈隐睾睾丸可触及)等小儿外科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医疗工作实际,依照我部印发的临床路径文件,指导各试点医院制订具体实施的临床路径,并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将有关情况报我部医政司。

联系人:卫生部医政司医疗机构管理处 胡鹏、张文宝

电 话:010-68792200、68792730

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临床路径全文

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路径(2010年版)

一、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先天性肌性斜颈(ICD–10:Q68.001)。

用对象: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ICD-9-CM-3:83.1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小儿外科学》(施诚仁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第4版)。

1.临床表现:头颈歪斜、生后2周左右颈部包块。

2.体格检查:头向患侧歪斜、下颌转向健侧、患侧胸锁乳突肌明显增粗挛缩或触及条索感。

3.辅助检查:双侧胸锁乳突肌超声检查,颈椎X线摄片

4.其他专科检查:症状不典型时要排除眼源性和骨性疾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小儿外科学》(施诚仁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第4版)。

用对象: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ICD-9-CM-3:83.19)。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68.001先天性肌性斜颈疾病编码

2.患儿大于1岁。

3.当患儿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

(4)心电图

(5)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颈椎平片、颈部B超超声、CT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推荐用药及剂量)。

2.推荐药物治疗方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

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预防性抗菌药物抗生素应用。

5.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2–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无。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广谱抗菌药物抗生素1次。

(十)出院标准。

1.术后体温平稳,切口无渗出、出血、感染等表现。

2.无术后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如术中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可能要输血,术后住院时间需要延长。

2.存在其他原因所致斜颈

二、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先天性肌性斜颈(ICD-10:Q68.001)

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ICD-9-CM-3:83.1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5–7天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路径(2010年版)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路径(2010年版)》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