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学院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b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英文缩写PUMC是我国最早设有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本科教育的重点医科大学,其前身是“协和医学堂”,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7年创办。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直属卫生部,改名北京协和医学院后,由教育部、卫生部双重领导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与中国医学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设有19个研究所、6个医院、4个教育学院、1个研究生院及实验动物学部。医科院与协和医大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医科院为协和医大提供雄厚的师资和技术力量,协和医大为医科院培养高层次的人才,相互依托,优势互补,教研相长。院校设有18个研究所(以及2个分所)、5所分院、7所临床医院(含与北京市共建的天坛医院)、5所学院。

2007年5月18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鉴于与清华大学紧密合作办学的需要,有时使用“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名称,接受教育部、卫生部双重领导,其原有的隶属领导关系、资产关系和经费管理体制保持不变。

"北京协和医学院"仍为独立法人,对人事、财务和资产行使独立法人权利及承担独立法人责任。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与清华大学合作办学,两所大学并未合并,北京协和医学院和清华大学是两所大学。  

协和与清华的合作与界线

2007年5月18日,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共建协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清华大学关于落实两部协议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的通知》以及《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英文名称为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鉴于与清华大学紧密合作办学的需要,有时使用“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名称。更名后,北京协和医学院仍为独立法人单位,原隶属关系、人员编制、资产关系和经费管理体制保持不变。更名后的名称及相应印章自2007年5月18日正式启用。“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以及英文名称为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Tsinghua Uninversity”的名字为协议文件中的历史产物,从未有正式注册和使用过。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与清华大学合作办学,但两校并未合并。“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的“北京协和医学院”部分来自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的“清华大学医学部”部分来自清华大学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不属于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只有临床专业与清华大学合作,护理专业、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基地和其它均属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院的药学专业、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基地和其它均属于清华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盖“清华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两个公章。北京协和医学院非临床医学的学生和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盖“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公章。清华大学医学院非临床医学的学生和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盖“清华大学”的公章。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的公告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共建协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清华大学关于落实两部协议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的通知》以及《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鉴于我校与清华大学紧密合作办学的需要,有时使用“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名称。更名后,我校仍为独立法人单位,原隶属关系、人员编制、资产关系和经费管理体制保持不变。

更名后的名称及相应印章自2007年5月18日正式启用。

《清华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关于落实两部协议的实施意见》:

(1)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英文名称为“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Tsinghua University”,接受教育部、卫生部双重领导,其原有的隶属领导关系、资产关系和经费管理体制保持不变。“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仍为独立法人,对人事、财务和资产行使独立法人权利及承担独立法人责任。

(2)在卫生部、教育部的共同支持下,发挥清华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优化整合医学教育资源,根据充分酝酿、积极准备、稳健推进的原则,将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逐步整合成为一个流的医学院,清华大学不再另办医学院。

(3)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学科建设由清华大学纳入“211工程”和“985工程”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整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计划之中,在政策和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4)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和清华大学共同制订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生招生培养计划,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生具有“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和“清华大学”两校学籍学籍管理和日常管理根据教学需要分阶段在不同校区执行,将责任落实到校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盖“清华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两个公章

(5)清华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共同负责《实施意见》的具体操作,分步加以实施。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将有关医学院统计数据报卫生部,各项办学指标由清华大学统计汇总报教育部。

2006年9月5日,“教育部、卫生部共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创办史

北京协和医学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PUMC)洛克菲勒基金会(旧又译:罗氏基金会)在中国最大、最著名,也是它最得意的一项投资,北京协和医学院从1915年起开始筹建,1916年选址动工,1921年举行落成典礼并正式命名。它将美国当时最先进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的教学计划和办学经验移植到中国来,把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人才作为办学宗旨,形成一整套独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教学制度和方法。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进入,许多西方商人、传教士和医生来到中国,很多人纷纷设立医疗机构,扩大西方文明在华影响。到20世纪初期,许多背景为英美等国的医院和医学校已陆续建立起来了。义和团运动时,一名原先在内蒙行医的英国伦敦会医生科克伦,逃到北京开设诊所。后来通过行医关系,科克伦博得了慈禧太后及其亲信太监李莲英的好感,并得到了慈禧捐助的白银一万两。1906年,伦敦会与英国、美国其他五个教会合作开办了“协和医学堂”,这就是协和医学院的前身。

辛亥革命前后是我国近代教育体制重大转变的时期,封建科举制度被废除,近代西方教育制度被引入,就医学教育而言,国家、地方、及私人开办的新式医学校陆续建立,教会及外人办的医学校在调整和扩充。正值此时,远在大洋彼此岸的一位美国石油大王也对中国的医学事业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商业巨头洛克菲勒。当时,洛克菲勒正在美国拨巨款兴办医学事业,作为慈善投资。不久,他对中国这个最后向世界开放的人口众多的大国发生了兴趣,愿意投资于传教、慈善事业和医学教育。为此,在1909年、1914年和1915年,洛克菲勒曾三次派出考察团到中国进行广泛的考察,其考察内容包括社会状况、教育、卫生、医学校和医院。最终,考察团建议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创办一所高水平的医学院。根据这一建议,洛克菲勒于1914年拨款设立中华医学基金会全力支持这一事业。

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以20万美元从伦敦会购得原协和医学堂的全部产业,又以12.5万美元购得东单三条胡同原豫王府全部房地产。随后,洛克菲勒基金会投入巨资进行新校的建设。新校和医院房屋的设计建筑都由美国人负责,从1917年到1921年,建筑工程进行了4年久。原预算为100万至150万美元,结果共耗资750万美元。学校全部建筑外部造型为宫殿式,画栋雕梁,琉璃瓦顶,均为高级建筑材料。而内部则为现代化装备,病房、教室、实验室等均符合实用需要。学校有独立的完整的动力系统,电力、水暖、冷冻、煤气、自来水、压缩空气系统等一应俱全。除学校建筑群之外,还在附近外交部街及北极阁两处建有小楼30余座,供高级教职员居住,并有学生宿舍,共55幢建筑。此外,洛克菲勒基金会还为新校物色了一批教学人员,他们多数来自英、美、加拿大,其中也有一部分中国人。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质量。从接办到1921年期间,共聘请了151名高级人员,其中外国人共123名,中国人中有25名曾在国外接受教育。

1921年9月,当新校建筑完成之后,协和医学院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典礼。除本校教职员工学生外,参加的还有洛克菲勒基金会和中华医学基金会的代表、中国政府的代表和社会名流,以及世界各国的一些著名大学校长、教授和医学团体负责人。

协和医学院步入正轨后,由于受当时美国医学教育改革潮流的影响,其办学模式基本上是以美国著名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等为榜样。为培养高水平的医学人才,该校实行八年学制,包括三年医预科。在培养医本科人才的同时,还开办了高级护士学校。在人员的选拔方面,协和医学院的要求极为严格。在强调重质量而不重数量原则的指导下,该校每年招收医学生和护士学生均不超过30人。因为学校当初的设计规模仅为每年25名,最多不超过50名。医学生入学后还有严格的淘汰制度,特别是在第一、二学年,由于学习成绩差或健康等原因而留级或转他校者,往往占入学人数的三分或更多;学生的录取不仅凭入学考试的分数,还要参考其医预科的学习成绩和推荐情况。学生每一门学科的学习亦不单凭一次大考,而要参考平时经常性的测验和教师对学生学习和工作态度的观察。可以说,无论是考入协和还是在这里完成学业,都是非常艰苦的。不过这也是与其身价相匹配的,因为协和是在美国纽约州立案的,其毕业生的羊皮文凭上有纽约州长的亲笔签名。

在教学方面,协和从开办之初即明确要用英文教学,其理由是英文可以直接吸收世界医学知识,也是进行国际交流的必要工具。另外,该校强调启发式教学,理论结合实践。学生从本科一年级起,就有机会得到关于科学实验研究的初步训练,如生理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等科,均安排学生做一些实验室研究和动物试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查阅文献、写综述、独立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资料,写出英文论文,目的是使学生对科学研究工作有初步的认识。更难得的是,为了培养专才,协和每年都会有计划地派遣一些已有数年工作经验的优秀青年医师、教师和护士到欧美各国进修深造,一切费用均由学校负担,一般为期一年或两年,期满返校继续任职。这种制度为青年医师和教师提供了提高业务水平和更新知识的良好机会。

1930年,协和医学院获中华民国教育部认可立案。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美日处于战争状态,其医学院、医院和护士学校相继停办。1942年初,协和医学院被日军占领而被迫关闭,但中华医学基金会仍一直为协和医学院图书馆订购所有外文有关科技期刊杂志,并继续支持内迁至成都办学的护校。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华医学基金会与协和医学院校董事会派代表从日军手中收回全部校产,重建协和医学院。医学院于1947年复校。医学院设医本科,五年制。学院设有解剖学系、生物化学系、生理学系、药物学系、病理学系、细菌学免疫学系、内科学系、小儿科、皮肤科梅毒科、神经精神病科、外科学系、产科学系、眼科学系、放射学系、公共卫生学系及一个中文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校由中央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中国协和医学院。1957年,并入中国医学科学院。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协和医学院基础上成立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9月5日,“教育部、卫生部共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目前,北京协和医学院由中国教育部和卫生部双重领导,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设有19个研究所、6个医院、4个教育学院、1个研究生院及实验动物学部。

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作为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一个部分,成立于1914年,1928年改为独立法人,主要是向北京协和医学院提供资助。1951年起停止资助,1980年后重新支持中国医学教育。除协和医学院外,洛克菲勒基金会及其中华医学基金会还对湘雅医学院、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山东齐鲁大学医学院、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香港大学医学校、上海医学院等学校给予过经济资助。也援助过芜湖总医院、南京大学医院、苏州医院、上海红十字会总医院等医疗机构。还支援了中国某些学校和医院的人员到协和医院或到国外进修的机会,通过赠予中国教会医学会(博医会)和中华医学会经费,支援医学名词委员会统一医学名词、翻译医学文献及出版工作。中华医学基金会还支援过定县的农村卫生事业和在周口店开展的古生物学研究工作等,可见中华医学基金会已渗透到中国医学事业的各个领域,对我国近代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事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院校徽

<b />中国医学科学院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院校徽为璧形,寓意为中西合璧,其绿色和白色象征生命的常新与永恒。徽章的内容为盾牌、殿堂、长卷、训辞和院校中英文名称。 徽章上方的“协和盾牌”象征抵御疾病、护佑生命。

其中蛇杖源于希腊传说中可以起死回生的风神赫耳墨斯神杖。这是国际公认的医用标志。其造型取自校名中的“和”,与“U”形盾边中西互补、内外成趣。蛇杖下是翻开的书本,寓意为开卷有益,其左右记载的“1917”、“1956”分别是校奠基和院命名的时间。盾徽既可做为正徽——璧徽的组成部分在正式场合使用,也可做为副微独立使用于平时。 院校徽章从整体上体现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团结奋进的精神。  

校训

1997年,江泽民主席亲笔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题写了“严谨、博精、创新、奉献”的校训。  

综述

北京协和医学院(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是我国一所历史悠久设有八年制医学教育和高等护理教育的重点医科大学,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4年创办。中国医学科学院(简称医科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唯一直属高校(2002年9月后由教育部、卫生部共建),与医科院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医科院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提供雄厚的师资和技术力量,北京协和医学院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的医学科学人才,相互依托,优势互补,教研相长,共同发展。

北京协和医学院是以小规模、高层次、高质量为宗旨,以培养八年制医学博士为重点。自建校以来,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坚持实行小规模、严要求,预科、本科分段教学,导师制等独特的培养模式,在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中独树一帜。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高等护理教育创办于1920年,培养了一大批高级护理人才,她们已先后成为我国护理界的领导和中坚力量,我国第一个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就出自协和医大。1995年经国家卫生部批准,学校建立了全国首家护理学院,使护理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当前,护理教育已形成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和成人教育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

学校具有雄厚而系统的科研实力及诊治疑难重症的临床医疗能力,学科领域广泛,覆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以及与医药学科相关的生物、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院校设有18个研究所(以及2个分所)、5所分院、7所临床医院(含与北京市共建的天坛医院)、5所学院;现有18个国家重点学科,18个国家级工业试验基地及中心,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部委级重点实验室,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现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49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52个。建校以来科研成果显著,已取得1,666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9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59项。1992-2000年发表由SCI收录的论文计1,114篇,位于全国医学院校之首。

院校拥有一大批在医学卫生领域内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并做出杰出贡献的著名专家、教授。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其中1人兼两院院士),国家级和部委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人,院校特聘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335人,硕士生导师540人。

学校的基础医学院学科门类齐全,主要承担国家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基础医学的教学。现有基础医学各学科教研室和研究室15个,开展高水平、多学科的学术研究,并与教学密切结合,每年承担科研项目逾百项。

学校的临床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是闻名国内外的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是国家卫生部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技术指导中心”之一,并承担着大量的外宾和高干医疗保健任务。作为协和医大临床教学和实习的基地,医疗、教学、科研的力量雄厚,设有31个临床和医技科室,70多个研究实验室,11个中外合作研究中心,每年承担国家级和部委级科研项目百余项。此外,医院还保存有数百万份病案,是总结临床经验和从事科学研究的无价之宝。

学校所属的肿瘤心血管血液病、皮肤病整形外科医院是全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专科医院,它们和协和医院一起是培养硕士生、博士生的临床训练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54年,文革期间中断,1978年重新恢复。自1981年国家实行学位制度以来,学校研究生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研究生教育实行以培养博士生为主的方针,目前在校的博士、硕士比例为1:1.04。

1984年学校成立了夜大学,1998年更名为成人教育学院,现有本科、专科两个层次的多种学历教育体系,旨在为在职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多种途径。

学校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与数十个国家(或地区)的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科技、教育、医疗合作关系,已有200余名国外专家、学者被授予协和医大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称号。自1985年以来,学校相继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香港大学医学院、澳门镜湖护理学院签订了校际交流的协议,互相交换高年级学生到对方学校进行短期临床学习。为加强国际间的交流,扩大我校在国际上的声誉,自1993年起学校获准招收外国自费留学生,1997年起又获准招收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学生,先后有美国、加拿大、新西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英国和台湾、澳门地区的学生来校学习。

北京协和医学院在我国医学教育领域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社会影响力,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优良的办学传统和丰富的办学经验,使其在教学上以高标准、严要求而著称,以培养具有真才实学、学风严谨、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教研复合型人才而闻名。几十年来,学校培养和吸纳优秀人才,创造和凝聚现代科学思想,造就了象张孝骞、林巧稚、吴宪、汤非凡、诸福棠、黄家驷、钟惠澜、胡传揆、陈敏章、聂毓婵、王琇瑛、吴阶平、邓家栋、吴英恺、方圻等一批中国医学界巨匠,为我国医学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临床医学家、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护理学家和医政管理家,可谓人才济济,硕果累累,对我国医学教育和医学科学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2年9月教育部、卫生部两部领导签署了清华大学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紧密合作,共建“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协议。通过两校的强强合作,清华大学雄厚的基础学科综合优势和优良的学术氛围,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在医学领域中强大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医学实力,将得到充分地发挥。今后两校将携手共进,为创建世界一流的医科大学而共同努力。  

招生就业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两部的协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起“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招生计划纳入清华大学总招生计划,由两校共同完成招生录取工作。凡志愿报考协和“临床医学”专业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报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并可同时报清华大学其他理工类专业。通过强强合作,清华大学雄厚的基础学科综合优势和优良的学术氛围,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在医学领域中强大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医学实力,将得到充分的发挥。今后两校将携手共进,为创造我国高等学校之间紧密合作办学的新模式而共同努力。

录取规则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招生计划纳入清华大学的总招生计划之中,由两校共同完成招生录取工作。该专业采用清华大学的招生代码,录取原则与清华大学的录取原则相同。

护理本、专科的录取工作由北京协和医学院单独完成,护理本科是本科第一批。学生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统考成绩达到各省、市、自治区同批录取控制线的情况下,按招生计划的120%以内调阅学生档案。对符合提档要求的学生,采取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录取。我校承认教育部加分,在高考实际成绩总分相当的情况下,优先录取政策上同等优先和相关科目分数高的学生。如果第一志愿未录取满,可录取第二、三志愿的考生,志愿之间不设分数级差。

加分政策

临床医学专业纳入清华大学招生,加分政策与清华大学的政策相同。

护理本、专科的录取工作由北京协和医学院完成。

学校承认教育部加分,按高分到低分排列录取。

对往届生的录取政策

最近几年可录取往届生源。

体检要求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除患有学校可以不予录取的疾病外,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被医学类各专业录取:色弱、色盲及其他各类不能准确识别颜色者。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宜就读医学类各专业: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者;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者;两耳听力均在3米以内,或一耳听力在5米另一耳全聋者;斜视嗅觉迟钝、口吃者;对化学物品有过敏反应者。

由于医学类各专业学习和就业的特殊性,要求考生在符合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前提下,必须进行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检查,对肝功能异常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建议不要报考,否则今后会影响在该专业领域内就业。在高考档案中应有肝功能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检查合格化验单,新生入学后学校将进行身体复查。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发现提供高考录取材料有弄虚作假者,学校将取消其入学资格和学籍,退回户口所在地。

转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的同学大一、大二阶段在清华大学学习,可以参加清华大学的转专业。大三下学期回到协和校本部后,将不能再转专业。

护理学的同学不能转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实行八年贯制,本硕博融通,加强基础,注重技能,强调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科研的培养方式。培养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和能力,系统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富有开拓精神,具有满足21世纪医学科技竞争和社会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较大的发展潜力,足以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八年学制中前两年半为医学预科阶段,在清华大学学习普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课程;后五年半为医学本科阶段,在协和本部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完成临床实习、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学生按规定修完全部课程,成绩优秀者可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经国家卫生部和教育部批准,协和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纽约)的资助下,自1995年起又设立了医学博士和理学博士(M.D. & Ph.D.)双学位教育项目,选拔少数经过八年学习、取得医学博士(M.D.)学位的优秀毕业生,继续学习3年时间,进一步加强其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学生在完成规定学业,成绩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后,再授予理学博士(Ph.D.)学位。培养学生成为既具有较强的医疗实践能力,又具有独立进行医学科学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设置〗

第一阶段:医学预科阶段,五个学期,在清华大学生物系进行

第二阶段:基础医学阶段,三个学期,在校本部基础医学院进行

第三阶段:临床医学阶段(含见习),四个学期,在校本部临床医学院进行

第四阶段:临床实习及科研训练,四个学期,其中毕业前8个月时间为科研训练课时间,必须在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科研题目并通过答辩。

主干学科 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英语、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解剖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精神病学、科研训练课等  

附属医院和临床教学基地

学校原有六所附属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天津血液病医院、南京皮肤病医院)。

此外学校还拥有北京天坛医院(与北京市共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医院、煤炭工业部总医院等教学医院。

所属医院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水平领先,是闻名国内外的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服务体系。其中北京协和医院以其专家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被国家卫生部指定为“全国疑难病症技术指导中心”之一,它所拥有的病案室与名教授和图书馆一起被誉为“协和三宝”;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是国内最大的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肿瘤医院是亚洲地区最大的肿瘤专科医院,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合作中心之一;整形外科医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的整形外科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位于天津的血液病医院是我国唯一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的国家级血液学专业临床与科研机构,医院对常见血液病,特别是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治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位于南京的皮肤病医院是目前全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从事皮肤病研究的专科医院,是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在各种疑难皮肤病、性传播疾病和麻风病的诊治上为全国的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北京协和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各个专科医院的技术力量奠定了协和医大的临床医疗水平在中国现代医疗技术领域中的代表地位,为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提高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说到北京协和医学院,就不能不提及北京协和医院。目前,北京协和医学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拥有六所直属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肿瘤医院、整形外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和皮肤病医院和一所共建医院——北京天坛医院。这些医院都因其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水平高而闻名国内外。其中最著名的,当然要数北京协和医院,因为它是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作为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的北京协和医院,是闻名国内外的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是国家卫生部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技术指导中心”之一,并承担着大量的外宾和高干医疗保健任务。作为协和医大临床教学和实习的基地,该医院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力量都很雄厚,设有31个临床和医技科室,70多个研究实验室,11个中外合作研究中心。值得一提的是,该医院还因保存有数百万份病案而为全世界瞩目。

所有这一切,都得益于多年来协和所保持的优秀传统。北京协和医院建成于1921年,当初就是北平协和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在学校开办时,该医院床位仅250张,后增至350张左右。医院当年的医生和护士,除去一部分美国人而外,大多都是协和毕业生。医院的人员编制基本固定,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明确,纪律严格;门诊、病房工作井井有条。即使在几十年前,该医院一整套的科学管理制度和规章条例,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流的。

由于拥有优秀的医师和先进的设备,北京协和医院不仅解决了大量疑难重症,而且培养了大批技艺精湛的医学人才,进行了高水平的医学科学研究,因此在现代中国医学史上,它具有重要的地位,享有极高的声誉。  

护理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高等护理教育始于1920年,是我国最早实施护理本科教育的学校,目前已经建成博士、硕士、本科、专科教育体系。

护理学院院址在北京西山八大处。护理本科部分课程在校本部东单地区授课,部分课程在护理学院授课;护理专科只对北京地区招生,全部为走读,在校本部东单地区上课。

护理本、专科实习基地

临床护理实习基地:北京协和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等。

社区护理实习基地:方庄医院社区护理实习基地、和平里医院社区护理实习基地。  

〖本科教育〗

经卫生部和教育部批准,在国外资金的资助下,学校按21世纪教育目标,对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实行了新的教育模式,实现与世界护理教育接轨。学制为四年,招收理科高中毕业生(男、女兼收)。学生在校学习医学基础和护理专业课程,完成临床实习和科研训练。学生按规定完成毕业论文,修完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现代护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理论和技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健康服务的富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热爱护理事业,具有较强自学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并在学术方面进行国际交流,成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要的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方面的骨干人才。

主干学科 护理学、心理学生物医学

主要课程 人体生物学Ⅰ、Ⅱ、Ⅲ,药物治疗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学Ⅰ、Ⅱ、Ⅲ、Ⅳ、Ⅴ、Ⅵ,生长发育,沟通交流,心理学,人类发展与哲学,社区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

学生就业情况 毕业生适宜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学及研究、护理管理。其就业方向为各大医院、各大医学院校的护理教学单位、医疗保健机构等。  

〖专科教育〗

学校的护理专科为三年制。 因考虑到护理学是提供卫生保健服务,促进身心健康的专业学科,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为环境-心理-生物-社会医学模式后,护理学的学科体系和内容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大力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对护理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校自2004年起试行文理兼招。

培养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现代护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理论和技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健康服务的富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热爱护理事业,具有较强实践工作能力、自学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的临床护理骨干人才。

主要课程 人体生物学Ⅰ、Ⅱ、Ⅲ,药物治疗学,健康评估,生长发育,护理学基础,护理学Ⅰ、Ⅱ、Ⅲ、Ⅳ、Ⅴ、Ⅵ,心理学,沟通交流等。

学生继续深造和就业情况 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符合转入本科学习条件者,经学校考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可直接转入本科继续学习,学习期满按本科生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专科升本科的名额为同届专科生的15%。其他专科生毕业后,可通过成人高考再进入“专科升本科”的学习,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可获得成人教育毕业证书。  

科研/教学实力、成果和进展

  

〖论文生产〗

该校在1992-2000年间发表的由SCI收录的论文计1,114篇,位于全国医学院校之首。

该校2005年度共发表科技论文188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数为406篇,比2004年度统计的结果(364篇)增长了11.15%。

该校在2006年共发表科技论文226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数为454篇,论文最高影响因子达23.175。  

〖项目/课题等工作〗

2006年

在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启动实施的第一年——2006年,该校获得两项973计划项目;在“十一五”的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2006年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等4个重大项目和“生物基化学品生物炼制技术”等9个重点项目中,学校有15项课题获得资助;在专题项目中有22项课题获得资助;获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重点项目24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8项,获资助经费达3382万元;获准2006年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项、2006年度教育部和人事部“回国人员科技活动启动基金”项目8项;获北京市教委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共建项目支持经费90万元;获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6项。截止至目前学校到位科研经费达4335万元。此外,学校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重大专项工作。  

〖学科建设〗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

生物学、药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

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妇产科学、肿瘤学、麻醉学、内科学

三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

外科学(胸心外科)、外科学(骨外科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

外科学(普外科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基础医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护理学、眼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三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外科学(普外科)  

〖科研机构〗

研究所(18个)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微循环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设有海南分所、云南分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部委级重点实验室(10个)

卫生部天然药物合成实验室

卫生部内分泌实验室

卫生部抗生素生物工程实验室

卫生部微循环实验室

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实验室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研究实验室

卫生部人类比较医学研究实验室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实验室

教育部中药现代化研究实验室

教育部心血管病相关基因与临床研究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

★ 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天津)

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2006年3月科技部对生命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考察评估中,该校的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均通过了评估。其中,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优秀重点实验室。

【办学条件】

“协和三宝”:一、名教授;二、图书馆;三、病案室  

〖师资力量〗

名教授被誉为“协和三宝”之一。北京协和医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大批在医学卫生领域内经验丰富、学术水平突出并做出杰出贡献的著名专家、教授和学科带头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其中1人身兼两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级、部委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人。学校共有博士生导师335人,硕士生导师540人。雄厚的师资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历任校长

麦克林 FRANKLIN C. MCLEAN 1918──1919 内科教授

恒得 HENRY S. HOUGHTON 1920──1928 1938──1942

顾 临 ROGER S. GREENE 1928──1935 中华医学基金会驻华代表(代理校长)

刘瑞恒 1929──1938 外科教授,我国第一位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博士,协和医学院第一位中国人院长

李宗恩 1947──1957 内科教授

黄家驷 1959──1983 著名胸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

吴阶平 1983──1984 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

顾方舟 1985──1992 病毒学家,六十年代初成功研制脊髓灰质炎口服活疫苗

巴德年 1992──2001 免疫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

刘德培 2001── 医药分子生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图书馆〗

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是我国历史悠久,藏书丰富(>86万册)的医学专业图书馆。协和自建校以来就非常重视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的馆藏特点有:

1、馆藏书刊多为外文原版,以生物医学为主;

2、收藏了一批难得的特藏书,比如西洋医学史专著和外国著名医学家传记,各种疾病的史料,部分珍贵的中医古籍,各种经典著作(有权威的大型教科书及有价值的图谱)等;

3、集中各类工具书,建成工具书阅览室

目前学校图书馆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中心图书馆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医学分中心,也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与生物医学信息合作中心,目前藏书51.2万册,电子图书1.5万册,期刊5000余种。按照数字图书馆发展方向,我校进行协和特色馆藏资源数字化,整合网上资源,自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库”、“1983-2000年全国外文生物医学期刊馆藏联合目录数据库(网络版)”、“全国高等院校医药图书馆预订外文期刊联合目录数据库”、“医科院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平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每日科技快讯信息服务平台”、“NSTL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热点门户”等数据库和平台。其拥有的中国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向全国提供医学信息,并在全国建立起医学信息网,为教学、科研和医疗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

此外学校公开出版《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等97种期刊,设有北京协和医学院出版社。  

〖病案室〗

协和的病案室保存有孙中山、梁启超、张学良、宋美龄等名人的材料。协和很重视病案的系统管理,重视对医学生采集病史,写好病案的培养。目前保存病案近220万册,对疾病治疗和科研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校园环境〗

今天,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校本部仍坐落在北京王府井地区(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9号)。清朝时为豫王府,后由洛克菲勒基金会买下,于1921年建成了这所宫殿式外形的校园和医院建筑。优雅的环境和古典风格的建筑,无不显露出这所名校浓厚的历史底蕴。

北京协和医学院紧邻着北京协和医院,位于东方广场对面,与北京市著名的王府井步行街仅数步之遥,处于城市的中心位置。  

人才培养

北京协和医学院坚持医学精英教育,以小规模招生、高层次培养为办学宗旨,实行高进优教严出。自建校以来,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坚持实行小规模、严要求,预科、本科分段教学,导师制等独特的培养模式,在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中独树一帜。协和医大的高等护理教育创办于1920年,培养了一大批高级护理人才,她们已先后成为我国护理界的领导和中坚力量,我国第一个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就出自协和医大。1995年经国家卫生部批准,学校建立了全国首家护理学院,使护理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当前,护理教育已形成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和成人教育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54年,文革期间中断,1978年重新恢复。自1981年国家实行学位制度以来,学校研究生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研究生教育实行以培养博士生为主的方针。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分为以实验室科学研究能力训练为主的科学学位和以临床实际工作能力训练为主的专业学位两类,可分别授予医学博士(MD)、理学博士(PhD)、工学博士、医学硕士、理学硕士、工学硕士、管理学硕士等学位。医学继续教育设置了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和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多年来协和医大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临床医学家、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护理学家和医政管理学家,对我国医学教育和医学科学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国际化办学

为了使办学实现“三个面向”,协和医大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与近20个国家(地区)的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起学术交流和科技、教育、医疗合作关系,成立了10个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并已成为国际生物医学研究高层组织(HIROS)成员单位,合作项目正在逐步洽谈和展开。通过与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合作中心的合作和交流,引进智力,争取资金,促进了科研、医疗和教育的发展。目前协和已授予200余名国外专家、学者为协和医大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其中就有美国NIH院长Elias A.Zerhouni,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科院,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冯元桢,诺贝尔奖获得者LeeH Hartwell、Tim Hunt、John Walker、丁肇中等。

目前学校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签订了校际交流的协议,互相交换高年级学生到对方学校进行短期临床学习。

经国家卫生部和教育部批准,协和医大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纽约)的资助下,自1995年起还设立了我国首个医学博士和理学博士(M.D. & Ph.D.)双学位教育项目,实现了与国际高层次医学教育的接轨。该项目选拔少数经过八年学习、取得医学博士(M.D.)学位的优秀毕业生,继续学习3年时间,进一步加强其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学生在完成规定学业,成绩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后,再授予理学博士(Ph.D.)学位。培养学生成为既具有较强的医疗实践能力,又具有独立进行医学科学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对中国的贡献

在八十余年的历史上,协和为中国贡献出了一大批医学界的大家英才,其中身为两院院士的有:陈文贵、林巧稚、黄家驷、魏曦、沈其震、张锡均、吴英恺、冯兰洲、张孝骞、王善源、黄量、黄祯祥、梁植权、梁晓天、吴阶平、杨简、王世真、吴旻、谢少文、朱既明、强伯勤、薛社普、周同惠、巴德年、刘耕陶、刘玉清、宋鸿钊、刘德培、王忠诚、肖培根、朱晓东、史轶繁、于德泉、刘彤华、孙燕、甄永苏、高润霖、陆士新、王琳芳、程书钧、沈岩等;还有几位获得了著名的南丁格尔奖章:王琇瑛,1983年获南丁格尔奖章,是中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护理工作者;陈路得,1987年获南丁格尔奖章;林菊英,1989年获南丁格尔奖章。  

中外影响

 对中国医学事业的影响

北京协和医学院在我国近代医学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推动了西方医学在我国的发展,而且对我国的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具有优良的办学传统和丰富的办学经验,所以协和医学院培养的都是具有真才实学、学风严谨、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教研复合型人才。几十年来,学校先后培养出像张孝骞、林巧稚、吴宪、汤非凡、诸福棠、黄家驷、钟惠澜、胡传揆、陈敏章、聂毓婵、王琇瑛、吴阶平、邓家栋、吴英恺、方圻等一批中国医学界泰斗,对我国医学教育和医学科学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可谓功不可没。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就是协和医学院对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关注。解放前,为了使学生学习公共卫生的知识和工作方法并初步取得一些实践经验,协和医学院曾出资在中国城乡建立起教学基地,使其医学生和护士学生通过实习了解中国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协和医学院始终坚持每年招收较少学生,重质量而不是重数量,但另一方面,它又很重视公共卫生事业,并培养了一批高级公共卫生人才。据统计,从开办直到至被日军侵占为止的25年期间,协和医学院共培养了医学毕业生318名,高级护士168名,进修人员二千余名。人数虽不多,但水平较高。在解放前,他们多数曾在我国许多医学院和大医院以及政府卫生部门担任领导工作及重要职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国的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作出了贡献。解放后,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又继续为国家努力工作。

 国际影响

由于在历史上与国际密切的联系,协和医大长期来一直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与数十个国家及地区的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科技、教育、医疗合作关系,有200余名国外专家、学者被授予协和医大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称号。自1985年以来,学校相继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香港大学医学院、澳门镜湖护理学院签订了校际交流的协议,互相交换高年级学生到对方学校进行短期临床学习。每年,该校都有许多教师被派出或应邀到各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讲学或进修学习,同时学校也接待大批来访的外国专家和学者。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北京协和医学院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北京协和医学院》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