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胰的X线诊断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X线检查方法与正常X线表现

1.普通检查平片可看到胰腺钙化胰管结石,有助于诊断慢性胰腺炎,但价值有限。

2.造影检查

(1)胃肠钡餐造影胰腺增大可引起胃与十二指肠位置和形态的改变。低张十二指肠造影可使十二指肠与胰头部接触更为紧密,能较好地显示胰腺肿瘤胰腺炎对十二指肠造成的压迫或浸润,但如病变不够大则无发现,所以不能作出早期诊断。

(2)ERCP:本法对诊断慢性胰腺炎、胰头癌和壶腹癌有一定帮助。由于胆管可同时显影,因而有助于了解胆管病变如炎症,结石与胰腺病变的关系。

正常胰管大多自胰头部向尾部斜行向左上走行,管径逐渐变细,一般最大径不超过3~5mm,边缘光滑整齐。自主胰管有一些分支分出。有时可见较细的副胰管,其位置多高于主胰管。

(3)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主要用于胰岛细胞瘤的诊断,但多在USG或CT难于确诊之后应用。胰岛细胞瘤常是临床症状明显而肿瘤较小,但它是富血管肿瘤,动脉造影可以明显染色而作出诊断。胰腺癌多为少血管性肿瘤,动脉造影对其诊断帮助不大。

(4)PTC: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的患者。阻塞性黄疸的原因很多,胰头癌是常见原因之一,PTC有助于确定胆道阻塞的部位和性质。

(二)胰腺疾病X线表现与诊断

1.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如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病情允许时,可行X线检查。平片可见下列表现:胰腺增大,密度增高,十二指肠充气郁张,衬托出增大的胰腺;邻近的肠管尤其是升、横结肠出现肠郁张而降结肠萎陷,使结肠呈横截中断状;膈升高,左胸腔有少量积液左下肺出现盘状肺不张,甚至炎性浸润。病情缓解后,作钡餐检查,可出现十二指肠曲增大和胃十二指肠受压征象。

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常增大,可有钙化或结石形成。平片如发现胰腺钙化则支持慢性胰腺炎的诊断。钙化常表现为胰腺区较小,较多而形状不定的致密影

PCT可确定慢性胰腺炎的程度。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胰管及其分支可出现扭曲、变形、扩大、轮廓不规则和狭窄乃至完全闭塞。少数慢性胰腺炎可因纤维瘢痕改变而使胰腺缩小。

2.胰腺囊肿 胰腺囊肿(pancreaticcyst)大多由胰腺炎、外伤等引起,由炎性渗出液胰液血液等引起组织反应而逐渐形成,常称为假性囊肿影像学检查的目的,主要在于鉴别胰腺囊肿与胰腺肿瘤,以及与胰腺外肿物如肠系膜囊肿等鉴别。

平片价值不大。胃肠钡餐造影,较大的胰腺囊肿引起胃肠道的压迫和移位,其特点是弧形压迹边缘光滑,粘膜皱臂完整而无破坏,与胰腺癌的浸润、破坏不同。根据囊肿部位的不同可以引起不同的压迫表现(图4-3-13)。胰腺体部假性囊肿较常见。

图4-3-13 胰腺囊肿

胰头部襄肿使十二指肠曲增大,降部内壁受压,边缘光滑整齐,

胰体部襄肿可将胃向下前方推移,胃小弯出现压迹,或将胃

推向上,横结肠推向下,胰尾部囊肿使胃体大弯受压,并向右前方移位

3.胰腺癌 胰腺癌(pancreaticcarcinoma)多位于胰头部。胰头癌与壶腹癌在临床上不易区分。胰腺癌起源于胰管或腺泡,生长迅速,形成坚硬的肿块,并直接侵蚀邻近的组织,引起胆管梗阻。多见于40~60岁的男性,主要表现为进行性阻塞性黄疸、疼痛和上腹部肿块等。早期不易诊断,常需采用多种成像技术检查。

低张十二指肠造影可见十二指肠内侧壁的粘膜皱平坦、消失、肠壁僵硬。癌瘤发展,则引起粘膜皱臂破坏,十二指肠曲扩大,其内缘出现压迹,可呈双重边缘(图4-3-14)。由于乳头较固定,压迹常呈ξ形,称为“反3”征。胃窦大弯可受压移位,后壁受压即呈“垫压”征。由于胆总管下端梗阻,可使胆囊和胆总管扩大,在十二指肠相应部位造成弧形或带状压迹。胃肠造影查出的胰腺癌多属晚期。ERCP可显示胰管狭窄和阻塞。如已有阻塞性黄疸,PTC可显示胆总管的胰腺段梗阻,梗阻端可圆钝、尖削、削平或呈不规则性狭窄。胰腺癌如有上述表现,大多已属进展期。

图 4-3-14胰腺癌

低张十二指肠造影,十二指肠环增大

饱满,升部内缘受压呈双重边缘(↓↓)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医学影像学/胰的X线诊断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医学影像学/胰的X线诊断》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