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路径(2016年版)
目录
基本信息
《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路径(2016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于2016年5月3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苯丙酮尿症等2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577号)印发。
发布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苯丙酮尿症等2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6〕57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进一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我委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制定了苯丙酮尿症等2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名单附后),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参考执行。上述临床路径已在中华医学会网站(网址http://www.cma.org.cn/kjps/jsgf/)发布,请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登陆网站下载,并指导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制订具体的临床路径、细化分支路径并组织实施。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2016年5月31日
临床路径全文
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路径
一、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ICD-10: H33.001);
行视网膜脱离复位巩膜扣带术ICD-9-CM-3:14.4(环扎加压术;环扎术;巩膜外加压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眼科临床指南》(美国眼科学会编,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
视网膜脱离复位巩膜扣带术指征:
1.视网膜脱离不合并严重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2.视网膜脱离不合并后极部视网膜裂孔;
3.视网膜脱离不伴有玻璃体视网膜牵引;
4.视网膜脱离不合并脉络膜脱离。
(四)标准住院日为9-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疾病编码(ICD-10: H33.001)。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眼部B超。
2.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选择行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等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局部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5天。
3.手术内固定物:硅胶或硅海绵。
5.术中用耗品:巩膜缝线,冷凝用气,消毒气体等。
(九)术后住院恢复5-14天。
1.术后需要复查的项目:视力、眼压、结膜伤口、眼前节、视网膜相关检查,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选择检查项目。
2.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20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用药时间为:术前及术后预防用药不超过24h。
(2)抗菌药物滴眼液;
(3)糖皮质激素滴眼液;
(4)散瞳剂。
(十)出院标准。
1.眼压正常范围。
2.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
3.伤口愈合好。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前评估为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巨大裂孔、多发裂孔、后部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存在玻璃体牵引需行玻璃体切割术、屈光间质混浊影响手术;出现眼部(如结膜炎)或全身感染(感冒等)者,不进入路径。
2.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或同时合并黄斑裂孔者不进入路径。
3.复发性、牵拉性或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者,不进入路径。
4.伴严重玻璃体积血、脉络膜脱离、先天性脉络膜缺损、脉络膜脱离等眼部异常,不进入路径。
5.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脉络膜驱逐性出血,巩膜穿孔,严重玻璃体积血,眼内炎等),转入相应路径。
6.需行全麻手术者不进入路径。
二、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ICD-10:H33.001)
行视网膜脱离复位巩膜扣带术(ICD-9-CM-3:14.4)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9-14天
医师签名 |
医师签名 |
﹡注:如入院前已按要求完成部分术前检查,则手术前准备时间可适当缩短。
医师签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