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脑膜炎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外伤性脑膜炎多见于开放性颅脑损伤火器伤颅底骨折患者。常与伤口处理过晚、清创不彻底有关。多为弥漫性化脓性脑膜炎,为细菌侵入蛛网膜下腔所致。致病菌常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外伤性脑膜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及时手术清创、有效地控制头皮及颅骨感染,对于脑脊液漏的病人应及时进行治疗。

外伤性脑膜炎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1.一般治疗 安静卧床,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给氧、止惊、降温。

2.抗生素治疗 在及时查明病原菌的基础上尽早投给能透过血脑屏障的强效抗生素,剂量必须够大,疗程必须够长。给药途径尽量采用分次静脉点滴,以保持均匀有效的血液药物浓度。有时为了提高抗生素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可同时鞘内给药。治疗过程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种类。

3.合理地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脱水药。

4.腰椎穿刺 在全身用药的同时,尚需行腰椎穿刺,每天或隔天1次,既可引流炎性脑脊液,又便于经鞘内给药,一般常用庆大霉素2万~4万U加生理盐水10~15ml稀释后,鞘内缓注,每天或隔天1次,但应注意浓度不可过高,以免引起刺激和粘连。

5.去除病因 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如系颅底骨折脑脊液漏所致,可于感染控制后1~2月行脑脊液漏修补手术;如系颅内异物所致,可于抗炎治疗后行异物摘除;如系开放性伤道感染,可行伤道病灶清除等。

(二)预后

外伤性脑膜炎若未及时合理的治疗往往造成如脑脓肿脑积水、脑肿胀、硬膜下积脓脑血管性损害等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病死率高达18.6%。

外伤性脑膜炎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颅脑损伤所引起的脑膜炎多见于颅底骨折脑脊液漏的病人,或因颅脑穿透性开放伤而引起,不过后者如果早期处理得当,伴发脑膜炎的机会比想象的要少得多。化脓细菌进入蛛网膜下腔的途径除经由开放的创口之外,亦可从血液呼吸道鼻旁窦中耳乳突区甚至蝶鞍进入。

(二)发病机制

病原菌一般常为葡萄球菌链球菌,亦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或厌氧菌,但经额窦筛窦导入颅内的化脓性脑膜炎则以肺炎双球菌为多。颅脑穿透伤晚期的脑膜炎,常为脑深部感染侵入脑室系统或因脓肿破裂而致,感染一旦发生,由于细菌的毒素和蛛网膜下腔的炎性反应,将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及脑血流的障碍。

外伤性脑膜炎的症状

伤后初期,常有创伤反应所致中等度发热,如3~4天体温下降后,再度出现高热,或体温不降反而升高,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全身畏寒、脉速和意识障碍,甚至出现谵妄抽搐。检查有脑膜刺激症,表现为颈项强硬、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但也有少数脑膜炎病人发病隐袭,如脑脊液漏所致继发性颅内感染,可在罹病之后1~2天尚无明显不适。颅脑穿透伤晚期的脑膜炎常出现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及脑血流的障碍。

对疑有脑膜炎的病人,早期宜先行腰穿作脑脊液检查,及时明确诊断,根据头外伤史、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颅脑CT扫描有助于明确感染的原因,以利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

外伤性脑膜炎的诊断

外伤性脑膜炎的检查化验

1.血常规 可显示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高。

2.腰椎穿刺 脑脊液压力正常或稍高,外观混浊,白细胞数显著增多,多为多核细胞,糖定量降低,蛋白含量增高,细菌培养可为阳性。

一般CT扫描多无异常发现,严重时可见脑基底部脑池、大脑纵裂池有高密度影脉络丛密度增高。并发脑炎时,脑实质内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低密度区,脑室呈对称性缩小。增强扫描时,软脑膜和脑皮质呈细带化或有脑回状强化表现。当脑膜炎发脑脓肿脑积水硬脑膜积脓脑室炎时,则CT更有助于诊断。

外伤性脑膜炎的并发症

外伤性脑膜炎若未及时合理的治疗往往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如脑脓肿脑积水、脑肿胀、硬膜下积脓脑血管性损害等。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外伤性脑膜炎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外伤性脑膜炎》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