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脱水.jpg

脱水是指由于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特别是钠离子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又未能补偿所引起的病理状态。常见脱水症状有疲惫、乏力,站起时会头晕眼花,甚至晕厥,意识不清等。

病因

1.等渗性脱水

(1)经消化道丢失:呕吐腹泻、胃肠引流、肠胰胆瘘等引起消化液丢失,虽消化液中钠浓度略低于血浆中钠浓度,但绝大多数患者能够通过口服补充一定水分,因此血浆渗透压大多正常。

(2)反复多次胸、腹腔穿刺放液或引流:一般发生在有漏出液的患者,主要见于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漏出液中的物质(蛋白质除外)与血浆相似,故容易发生等渗性脱水。

(3)大出血:此时血浆中的水和电解质均按正常比例丢失。

(4)经皮肤丢失:大部分皮肤失液患者的失水量大于失钠量,容易发生高渗性脱水,但部分烧伤和剥脱性皮炎患者经创面大量渗液,失水和失钠比例基本相同,也可导致等渗性脱水。

(5)经肾脏丢失:在肾小管功能减退或各种尿崩症的患者,肾小管不能对水分进行有效的浓缩,失水量和失钠量的比例与肾小球滤液相似,导致等渗性脱水。

2.低渗性脱水

(1)脱水治疗不当:高渗性或等渗性失水纠正过程中补水过多,而电解质,特别是氯化钠补充不足。

(2)肾功能损害:急、慢性功能不全的多尿期,失盐性肾炎,肾小管酸中毒,由于患者肾脏的保钠功能下降,个别患者尿钠的丢失每天可达100mmol。

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发症。

1.等渗性脱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时,禁单纯补液。

2.低渗性脱水禁忌早期补充5%或10%的葡萄糖溶液。

3.高渗性脱水出现严重高钠血症时,禁忌快速输入高渗糖水,以免加重脑水肿

常见症状

等渗性脱水主要表现为低血容量状态如倦怠,疲劳,站起时头晕眼花,甚至晕厥,意识不清,部分患者可出现脏器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如胸痛腹痛。常见体征有皮肤弹性差,皮肤黏膜干燥,脉搏加快而弱,表浅静脉萎陷,四肢厥冷,尿量减少等。

低渗性脱水患者无口渴感,皮肤、黏膜脱水明显,主要表现为血容量不足和脑水肿的症状和体征,与失钠性低钠血症相似。

临床检查

1.等渗性脱水实验室检查

(1)血液浓缩: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浆蛋白浓度增加,或较基础值的浓度增加。但失血者出现血液稀释现象。

(2)红细胞形态:正常,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正常。

(3)尿液检查 尿钠、尿氯浓度和24h 排出量减少,尿相对密度增加。

2.低渗性脱水血液化验指标

(1)血清钠浓度:下降,小于135mmol/L。多伴随低氯血症,且两者下降的程度一般一致。血钾浓度可正常或升高。

(2)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3)血液浓缩: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及血细胞比容均见增高。与基础值比较,价值更大。

(4)红细胞水肿:红细胞内水增加,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大,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5)常用尿液化验指标:

①尿钠浓度:外因素所致者下降,多小于15mmol/L,甚至测不到;肾功能损害、调节机制异常或使用利尿药的患者尿钠升高,多大于20mmol/L。在缺钠的患者应常规检查尿电解质,因为即使是肾外因素导致的低钠患者也有可能伴随肾脏重吸收功能的减退,如老年人、慢性低钾血症、应用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患者。

②尿氯浓度:与尿钠浓度的变化一致。

③排出量:外因素所致者下降,24h 尿钠尿氯的排出量明显减少,甚至测不到。功能损害、调节机制异常或使用利尿剂的患者24h 尿钠和尿氯的排出量仍较高,甚至远远超过正常范围,这是部分患者发生顽固性低钠血症的原因之一。

④尿渗透压和尿相对密度:一般与尿钠浓度的变化一致。在肾外因素导致低钠血症的患者由于电解质吸收良好,渗透压和相对密度皆非常低;但尿少者多较高(代谢废物浓缩);而肾脏本身导致者则变异较大,其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分和溶质的比例,一般与血浆相似。

其他辅助检查:根据病情、临床表现可做:

中心静脉压检查 正常值6~12cmH2O(1cmH2O=0.098kPa),中心静脉压下降提示血容量不足。

心电图、B 超、X 线检查等。

诊断鉴别

诊断

1.等渗性脱水

(1)经消化道丢失体液是最常见的原因,由于上消化道液丢失以H+为主,容易伴发代谢性碱中毒,下消化道液含碱较多,容易伴发代谢性酸中毒,因此,在诊断等渗性脱水的同时,应注意是否伴酸碱平衡失调。

(2)功能不全有多浆膜腔积液者,反复多次较大量的胸腔腹腔穿刺抽液,容易发生等渗性脱水,应注意一次引流量不超过1000ml,注意观察有无低血容量状态并及时治疗。

(3)老年患者由于体液占体重的比例仅45%,同时口渴感觉不如年轻人,而皮肤干燥、弹性减退、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等脱水征象很容易被忽略,故应特别注意患者有无少尿或无尿、口腔黏膜是否少津或无津、意识状态有无异常、静息状态血压是否偏低、病史中有无体液丢失的状况出现等。

(4)尿量是反映体液量是否充足的一个有力指标,通常尿量<1000ml 多意味着细胞外液的减少,但应注意某些特殊情况,如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尤其是糖尿病性高渗性昏迷或酮症酸中毒患者,由于存在渗透性利尿,即使已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尿量有时仍可>1500ml/d,此时尿量不能作为判断有效血容量是否正常的指标。

(5)注意有效血容量和细胞外液不是等同意义的:某些患者细胞组织间液增多,皮下水肿皮肤发亮,此时细胞外液正常,有效血容量不足却常常存在,致使血压下降。

2.低渗性脱水

(1)诊断低渗性脱水应注意询问病史,因为多数是由于脱水处理不当或利尿剂使用不当造成,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135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

(2)低渗性脱水时,由于血清钠低,水分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转运,故血容量不足的表现重于等渗性脱水,同时有脑水肿的表现而病人无口渴感。

(3)早期尿量不减少,一旦出现尿量减少提示低血钠和血容量严重不足。

3.高渗性脱水

(1)见于某些急性失水大于失钠的疾病:如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尿崩症未及时补水,需注意上述两种情况均经肾脏失水,故在严重脱水时,患者仍有大量排尿,尿量的多少不能代表体液丢失和血容量降低的真实状态。

(2)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往往掩盖血容量不足的表现,而成为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诊断中应警惕误诊和漏诊,尤其在病人不能提供或不知道原发病病史的时候。

鉴别

临床上,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不难作出脱水的诊断,脱水的诊断做出后,根据血清钠浓度,可确定是哪种类型的脱水。不需要和其他疾病鉴别。

并发症

低渗性脱水严重时可出现脑水肿,脑细胞水肿时可出现嗜睡昏迷

治疗

脱水均需适当的补液治疗,关于补液的一些计算公式并非能精确计算出脱水量,而且各学者报道也有所不同,在此主要提出一些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1.当有低血容量休克时,开始输液时应首先同时给予胶体和等张电解质溶液,开始输液速度要快,第1 小时通常给予1000~2000ml。

2.脱水不仅是水的丢失,也包括电解质,主要是氯化钠的丢失,因此纠正脱水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应同时进行。除非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和低渗性脱水与浓缩性高钠血症和失钠性低钠血症治疗相似,且临床上的计算公式也以钠离子浓度的变化为计算依据。

3.不论哪种类型的脱水症,都可能因为脱水而尿少,甚至并发功能不全,因此输液初期不宜使用含钾溶液,除非合并严重低钾血症,当排除肾功能不全后或尿量增加至40ml/h 后,应适当补钾。

4.不同类型的脱水宜选用不同的溶液 ①低渗性脱水多应用等渗氯化钠溶液(实际上比正常血浆钠离子和氯离子的浓度皆高)或高渗氯化钠溶液,两者皆有利于提高血钠浓度和血氯浓度。②等渗性脱水应在补充生理盐水的同时补充5%或10%葡萄糖溶液。因为任何脱水的患者皆存在不显性失水,且不显性失水基本不排出电解质;而生理盐水的钠离子和氯化钠离子浓度明显比血浆高,因此两者混合补充时有助于保障正常血钠和血氯浓度。③高渗性脱水时,如是严重高钠血症只能输入5%的葡萄糖溶液,但应避免快速输入高渗葡萄糖溶液;如果不是严重高钠血症,应同时补充一定比例的电解质溶液。

5.补液总量应包括继续丢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生理需要量一般不低于1500ml,以水或葡萄糖溶液为主。

6.补液原则为先快后慢,补液同时需密切观察周围循环状况,如血压、脉搏、尿量等。在循环状况稳定的患者,避免血钠浓度升高过快或降低过快。

7.胃肠道补液是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除非有明显禁忌证。能口服者尽量口服,不能口服者,应尽早给予胃管鼻饲,口服液体的原则与静脉补液相同。

饮食保健

1、宜食

1)多喝开水。

2)适当的吃些水果,苹果。桃子。

2、忌食

不要吃过于辣的食物,以后少吸烟,喝酒。

3、保健

1)焦米汤:将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炒至焦黄,再加水和适量的糖,煮沸成稀糊状即可。焦米汤易于消化,它的碳化结构还有较好的吸附止泻作用,是婴儿腹泻的首选食品。

2)胡萝卜汤:胡萝卜是碱性食物,所含果胶能使大便成形,吸附肠道致病细菌素,是良好的止泻制菌食物。胡萝卜汤制作方法如下,将胡萝卜洗净,切开去茎,切成小块,加水煮烂,再用纱布过滤去渣,然后加水成汤(按500克胡萝卜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后加糖煮沸即可。每天2~3次,每次100~150毫升,腹泻好转后停用。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脱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脱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