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包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包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主治气喘,胸胁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等疾病。斜刺或向后平刺0.3~0.5寸。艾炷灸3壮,艾条灸10~20分钟。

定位

1. 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2. 侧卧举臂,在腋下6寸、腋中线上,第6肋间隙处取穴。


Akupixspsp21.jpg

解剖

在第6肋间隙,前锯肌中;有胸背动、静脉及第6肋间动、静脉;布有第6肋间神经,当胸长神经直系的末端。行针时,在肋角的前内侧胸壁,应在相邻肋骨之间,在肋角的内侧行针,应经肋骨上缘,这样可避开肋间动脉及其分支。该穴位深部相对应的器官有胸膜腔、肺、膈、肝(右侧)、胃(左侧),故不可深刺

主治

1. 呼吸系统疾病:气喘哮喘胸闷心内膜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病等。

2. 其他:全身疼痛,四肢无力,食多身瘦等。

刺灸法

刺法:斜刺或向后平刺0.3~0.5寸。治颈部扭伤可向上斜刺,局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3壮,艾条灸10~20分钟。

临床运用

1. 胸肋痛:配三阳络穴阳辅穴足临泣穴

2. 食多身瘦:配脾俞穴章门穴

附注

1. 本穴为脾之大络,统络阴阳诸经,故名大包。

2. 别名:大胞穴。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大包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大包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