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府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少府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阴心经。荥(火)穴。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布有来自尺神经的第四指掌侧总神经指掌侧动、静脉。主治胸痛心悸小指拘挛掌中热,皮肢瘙痒小便不利遗尿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别名兑骨穴。



定位

位于人体的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Akupixhh8.jpg


解剖

在第四、五掌骨间,有第四蚓状肌,指浅、深屈肌腱,深部为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静脉;布有第四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

主治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小指挛痛

刺灸

刺法:直刺0.3~0.5寸。

灸法: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临床应用

1、心悸,胸痛。

2、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

3、小指挛痛,掌中热。

配伍应用

内关穴治心悸。

附注

手少阴经荥穴五行属火。

名称释义

少府。少,阴也。府,府宅也。该穴名意指本心经气血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少冲穴传来的高温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云集府宅,故名。

兑骨。兑,八卦中的口也。骨,水也。兑骨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中富含水湿。本穴物质为少府传来的高温水湿之气,在本穴为云集之状,如口中含水之象(口在人体中处于天部,即意天部之水),故名兑骨。

心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少府传来的高温水湿云气,在本穴又为聚集之状,一方面水湿云气进一步气化上行天部,另一方面散热后的水湿又冷降于地,降地之水极为细小,为心经荥穴。

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少府传来的高温水湿之气,因其温高热散,所散之热上炎天部,故本穴属火。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少府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少府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