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关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内关经穴名。出《灵枢经脉》。属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在前臂掌侧,当曲池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布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前臂掌侧骨间神经,以及前臂正中动、静脉和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主治心痛惊悸胃痛呕吐呃逆健忘失眠胸胁痛癫狂,痫症,疟疾,肘臂疼痛,以及休克心绞痛心律不齐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病,无脉症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定位

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灵枢经脉篇》阴溢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阴气盈盛于内与阳气相背,失于协调,心暴痛,胸部烦闷、隔中满、本穴用之效也,故以内关名之一说,本穴是心包经之络穴,与三焦经相通,三焦经的络穴名外关、内关者乃相对而言,备考《玉龙赋》"取内关于照海,医腹疾之块“,《百证赋》"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

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为说明确切位置,可以攥一下拳头,攥完拳头之后,在内关穴上,有两根筋,实际上,内关穴就在两根筋的位置。  


Akupixpp6.jpg


解剖

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

内关穴的主治症状为: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风湿疼痛、治疗月经痛等。

治疗机理

内关穴可以疏通经络治疗心包经及前臂诸疾,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心包与心本同一体其气相通、心包为心之外膜、络为膜外气血通行的道路,心包络是心脏所主的经脉、心不受邪,由心包代心受邪而为病,凡邪犯心包影响心脏的神志病和气滞脉中心络瘀阻所致病征皆取本穴。情志失和、气机阻滞而致肺气上逆胃气上逆以及气滞经络,气滞血瘀等病征亦属本穴主治范围,内关通于阴维脉,阴维脉联系足太阴、少阴、厥阴经并会于任脉还与阳明经相合,以上经脉都循行于胸脘胁腹,故内关又善治胸痛胁痛胃痛心痛结胸反胃、胸脘满闷、胁下支满、腹中结块以及疟疾等。  

刺灸法

直刺0.5~1寸。

临床应用

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率突然增至每分钟120次以上,患者自觉心悸、眩晕、头昏眼花等。针刺两侧内关穴,取中等刺激,平补平泻。使针感在经络末端应答,以治原发心疾,使心率得平。

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每分钟心率在40~60次以内,患者自觉头晕、胸闷、心悸、气短,针刺内关穴可使心率增快,针用平补平泻,刺激不能过强以免反而抑制心率。 心绞痛:

当心绞痛发作时,若身边无药可针刺内关穴。取双侧穴位,用较强刺激同时行针,可使心绞痛很快缓解。

高血压病:

舒张期血压升高的患者,伴有头昏、胀痛、颈强、胸闷痛等症状,而动脉硬化尚不太严重者。针刺内关穴治疗效果很好。用较强刺激可使舒张压下降。

胃痉挛:

发作时胃痛剧烈,针利内关穴同时配用足三里,双侧同时进针,取强刺激。具有明显的解痉止痛作用。

呃逆、呕吐(胃寒型):

针刺双侧公孙、内关,行捻转泻法,强刺激,并保持针感。以行气降逆,温胃散寒2.7梅核气:与合谷、少商组合,能明显地开郁化痰,消除梅核气。

癔病:

本病多由情志所伤或精神过度紧张所致,其症状悲伤欲哭、心中烦乱、睡眠不安,重者不言、不食。针刺内关穴强刺激,重者配人中针刺。

阴虚火热:

与合谷、少商、三阴交、太溪组合,可使津液上输咽喉,达到润燥作用。

胸胁痛:

与太渊、合谷相合,同时配合局部推法,能消除疼痛。

眩晕: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症多因肝旺脾虚,痰湿中阻,气逆犯窍。用内关与天枢、太冲组合,内关理气和胃,降逆化浊为主,天枢醒脾化湿,太冲平肝降逆为辅,三穴相合,一补一收,一化一运,一降一和,配伍精当,故能全收。

胃脘痛(寒邪犯胃):

针双侧公孙、内关,快刺入,强刺激,以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咽喉痛:

与合谷、少商组合有良好效果,尤其对急性患者甚佳。

胸胁痛:

与太渊、合谷相合,同时配合局部推法,能消除疼痛。

落枕:

以内关透外关,两穴相透,交通气血,调补阴阳,故病可愈。

痛经(气虚血亏型):

取双侧内关用捻转补法。三阴交、素髎均用平补平泻法。三穴共用可理气养血,活血止痛,升阳固脱。

治疗上半身疼痛:

以指压“外关”和“内关”最有效。

发生晕车时:

可用大拇指掐在内关穴,可缓解症状。

按摩方法

治疗心脑血管及消化系统疾病

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右内关穴上,左手食指压在同侧外关上,按捏10~15分钟,每日2~3次;再用右手按压左侧的穴位,反复操作即可。

胃病

一旦感觉胃不舒服,就轮流用左右手的拇指按揉另一只胳膊的内关穴,经常是在胃疼得要命的时候,通过按揉内关穴,便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保养胃其实特别简单,就是经常按揉内关穴。可以利用坐车或者看电视的时间按揉内关穴。内关穴在腕的横隔纹上中间2寸凹陷处。一定要以自己手的中指第2个关节为“1寸”,千万别拿尺子量,穴位找不准,是不会起作用的。

治疗婴儿呃逆

取婴儿内关穴(掌后距腕2厘米的两筋间),用大拇指放在穴位部位,呈螺旋形顺时针方向重复按摩,用力均匀。按摩次数和力度应根据呃逆轻重而定,轻者按摩婴儿单手内关穴10~15次即愈,未愈者换另一只手继续按摩10~15次即愈;轮换按摩双手不愈为重症,须加大力度按摩,让婴儿啼哭并哺乳少许。

揉法按摩是推拿疗法中推、拿、揉、掐、按、运等手法之一,由于此法接触面较大,易选准穴位,故治疗效果好。操作时注意避免损伤婴儿皮肤,必要时可用婴儿粉、润肤油等涂于按摩部位。

在体育方面的应用

毫针刺激对运动后的恢复有很好的效果,而且不受环境场地的限制,可以做为辅助恢复疲劳的方法之一。因此毫针刺激内关穴可视为一个安全﹑简单﹑经济的恢复疲劳的方法,可提供各种运动项目的教练﹐帮助选手做为保健与辅助恢复疲劳的方法。

视频

内关穴取穴及运用: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a0381xe3l8r&tiny=0&auto=0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内关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内关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