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碗花花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打破碗花花

Herba Anemones Hupehensis

(英)Hupeh Anemone Herb

别名 野棉花、秋芍药猫爪草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打破碗花花Anemone hupehensis Lem.的全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圆锥形,木质化,深褐色。基生叶有长柄,三出复叶,少数为单叶;小叶卵形,长4~11cm,宽3~10cm,不分裂或不明显的3~5浅裂,边缘具粗锯齿,下面疏生短毛。花茎高20~80cm,被疏毛,聚伞花序少数或2~3歧分枝; 总苞片2~3,有柄,叶状;萼片5,紫红色,外面密生柔毛;雄蕊多数;心皮多数,密被柔毛。聚合果球形,瘦果密生绵毛。花期7~10月。

生于丘陵、低山草坡、沟边。分布于西南。

采制 夏、秋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泥沙。

化学成分 含白头翁素(anemonin)及三萜皂甙。

性味 性凉,味苦;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理气,杀虫。用于顽癣、秃疮、痈肿疮

【别名】野棉花、湖北秋牡丹、拐角七、清水胆、一把爪

【来源】为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打破碗花花Anemone hupehensis Lemoine,以根、茎、叶或全草入药。野生品夏秋采摘,栽培品栽后第二、三年,6~8月花未开前,采收全草和根、茎、叶,分别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茎、叶:苦、辛,温。有大毒。根: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全草捣烂投入粪坑或污水中,杀蛆虫、孑孓。茎、叶:杀虫;治顽癣。根:利湿,驱虫,祛瘀;治痢疾肠炎蛔虫病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根0.5~2钱;茎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绞汁搽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文名】打破碗花花(《四川常用中草药》)

【类 别】全草

异名】野棉花根(《四川常用中草药》),大头翁(《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打破碗花花的根。

【植物形态】打破碗花花,又名:野棉花、山棉花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粗壮。茎被白色柔毛,有分枝。叶为3出复叶,基生叶具长柄;中间小时片较大,卵形至心形,长4~11厘米,宽3~10厘米,两侧小时斜卵形;小叶不分裂或不明显的3或5浅裂。边缘具不等的粗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紫红色至苍绿色,两面均被疏毛。花茎高20~80厘米,疏生短柔毛;聚伞花序简单或2~3回分枝;总苞片2~3,对生或轮生,与茎生叶相似但较小;花萼5~6片,白色或粉红色,倒卵形成椭圆形,外面密生柔毛;雄蕊多数;心皮多数。聚合果球形;瘦果近卵形,长约3.5毫米,密生白色绵毛。花期7~10月。

生于低山或丘陵区的山坡、沟边及路旁。分布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采集】春季或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药材】干燥根呈长圆条形,弯曲,长短不一。外表暗棕色,粗糙,有扭曲的纵纹,并有突起的小根及根痕。根头部较粗,残留干枯的叶柄,密生灰白色茸毛。质脆,断面纤维性,淡黄棕色,有棕色射线。气微,味苦。

产于四川、陕西、甘肃等地。本品在甘肃等地区作白头翁用。

【化学成分】根含白头翁素及三萜皂甙。

【性味】苦辛,凉,有毒。

①《陕西中草药》:"苦,凉,有小毒。"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苦辛,温,有小毒。"

【归经】《四川常用中草药》:"入肺、脾二经。"

【功用主治】杀虫,化积消肿散瘀。治顽癣、秃疮,疟疾小儿疳积痢疾,痈疖疮肿,瘰疬,跌打损伤。

①《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排脓生肌,消肿散瘀,消食化积截疟,杀虫。治顽癣,秃疮,疖疮痈肿,无名肿毒,疟疾,痢疾,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跌打损伤。"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消肿散毒。治跌打损伤红肿,瘰疬疮毒,痢疾腹泻。"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宜忌】《陕西中草药》:"孕妇禁用。"

【选方】①治秃疮:野棉花一两,研粉,青胡桃皮四两,共捣烂外敷。

②治疮疖痈肿,无名肿毒:野棉花适量,捣烂外敷。

③治跌打损伤:野棉花一两.童便泡24小时,晒干研粉,黄酒冲服,每次五分至一钱,每日服二次。

④治疟疾:野棉花三钱,水煎服。(选方出《陕西中草药》)

中药化学成分】根及全草含白头翁素(anemonin)和三萜皂齐墩果酸-3-O-β-D-吡喃核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甙、齐墩果酸3-O-β-D-吡喃核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甙,以及齐墩果酸。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打破碗花花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打破碗花花》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