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依方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依方(1924年-),男,汉族,上海市南汇县人。上海市南汇县中医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是上海中医针灸学家杨永璇创始的“杨氏针灸疯科流派”第二代传人。

证治经验

杨依方认为针药并用,内外相扶,综合治疗,相得益彰。

在临床如何选用针、灸、药治病,是因人因病而施,决不千篇一律。选用原则是根据辨证论治的需要,病情的轻重缓急,病灶的部位大小等来决定。遇到全身性疾病或急重病症时,多以针灸和中药并用。如治徐某历节风案,男,51岁,由儿子背上三楼针灸室诊治。左手腕指关节,双膝踝、趾关节肿胀、发热、疼痛,活动欠利,步履作痛,趔趄不前,病已十多年,反复发作,曾在类风关专科门诊治疗多年无显效。患者神疲力乏,肌肤萎黄、关节肿胀强直,不能屈伸,苔薄黄腻,脉细数,体温37.6℃。针灸取风池、大椎、风门、足三里、商丘以祛风疏邪、化湿清热、调理脾胃、扶正培元,平衡阴阳气血,调整脏腑经络;加病灶局部取穴以消肿止痛,舒筋活络,内服中药以四炒丸加减,药用苍术、白术、黄柏、米仁、牛膝、当归、防己、桂枝、侧柏叶、赤芍、白芍、老鹳草、地龙干、地骨皮、山栀、银花等以清热化湿、驱寒通络、清利关节、消肿止痛。二诊时已能自己步入诊疗室,经治5月,以能骑自行车到处走亲访友告愈。随访五年未发。

如遇无全身症状而病程已久的慢性劳损性疾患,则使用针灸之外,诱导参加工间操,增强体育煅炼,逐步纠正不良体位,不用药物也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如病在未消而又日久不愈者,在针灸后再加外用中药煎汤薰洗之法,如治曹某,女,47岁,右膝内侧疼痛起于三月前、蹲踞操劳以后,现局部明显肿胀,压痛拒按,坐久起立或履梯时疼痛加剧,近二天气候变化膝痛更甚,日夜不休,影响睡眠,舌薄润、脉细数,症属劳伤经筋,气血运行不利,络脉瘀滞,不通则痛,复感寒邪,致疼痛加剧。拟针药并用,以取速效,取穴:痛点,用齐刺法、内膝眼、右阴陵泉后,均温针后加拔火罐10分钟、外用中药薰洗:制川乌、草乌、威灵仙、红花、透骨草、xi签草、桑枝。7帖,每日一帖,煎汤薰洗患2-3/每日。后曹某邻居来诊病,诉述:“曹某经针治后疼痛即缓介,经用中药薰洗,症已痊愈,活动如常,高兴万分。特介绍我前来诊治。”

又如指节顽硬、麻痛交作之症,针灸取曲池、外关、八邪等穴用温针灸,配合中药生香附,蚕砂、功劳叶、天仙藤、千年健、水浮萍、红花川芎;落得打、稀签草煎汤薰洗,可提高疗效。

总之针灸与中药,虽有外治与内治的不同,但针药同源,都是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和治疗法则指导下,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调和阴阳气血,祛邪扶正,治愈疾病,这是没有分歧的,针药并用,内外同治只能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决无矛盾之理。

杨依方认为顽痹痼疾、久病必瘀,刺罐结全,活血化瘀。 在针灸治疗中结合拔罐以提高疗效,这是杨依方针灸疯科流派的师承衣钵,先祖父永璇公曾说过:“火罐疗法虽属外治法之一,但有全身作用,既能单独使用,利用拔罐时的负压作用,开豁毛窍,吸邪外出,能使血液溢出血管,流畅气血、祛邪镇痛,也可配合针刺后拔罐,更能从针孔中吸收病邪,从腠理外出,疏通经络、利气活血。先祖父在晚年时为了提高疗效,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痛苦,他孜孜不倦,悉心钻研,根据刺罐结合的治疗经验,创造了多针浅刺,活血化瘀的絮刺火罐疗法,经过辨证处方后运用七星针叩刺,微微出血,拔以火罐,吸出稠液汁沫或瘀血凝块,达到祛瘀生新,舒筋活络的目的,凡属气滞血瘀范畴的疾病,皆属治疗适应症,此必须明确辨证是否属于气滞血瘀。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检查筛选。首先要问清病史,必须是慢性久病,已经过多种治疗方法无效者。因为大多数慢性久病,往往会出现气滞血瘀之症。朱丹溪说“久病必瘀”,叶天士说:“久病血瘀”,普济方说:“人之一身不离乎气血,凡病经多日治不愈,须为之调血”。其次要切脉望舌,这是诊病必须的检查,特别是舌诊有否瘀斑、淡紫,舌下静脉有否充盈青紫,这是内有气滞血瘀郁结的明确诊断。,再则可从经络切诊查得,《灵枢·周痹》曰:“故刺痹者必先切循上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chi坚转引而行之。”这就是在病变部位和相应经络路线上切摸按压,凡有敏感点(视之或有血络色变,扪之或有硬结,或有条索状物,压之或酸或痛,或引胸膺,或放散至胁肋,或麻木不仁,灼热刺痛等现象)出现者,可诊断为气滞血瘀,不论病因风寒邪侵袭,或劳倦伤筋动骨,痹阻日久,必致气血受阻络脉闭塞,遂成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素问·气穴》所谓“积寒留舍,营卫不居,卷肉缩筋”也,遂有血络硬结,条索状物等压痛出现,其喜按属虚,拒按属实,压痛处当是气滞血瘀郁结的反应所在。最后作摄片或CT检查,(凡颅脑,颈胸腰椎及骨骼病变者均必须检查),以明确诊断。经过多年的实践,对气滞血瘀引起的颈胸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粘连型肩关节周围炎,复发性荨麻疹,股外侧皮神经炎,肱骨外上髁炎,神经性皮炎等顽痹痼疾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通过临床实践,其父认为杨依方絮火罐疗法对气滞血瘀的顽痹固疾有较满意的疗效。经过治疗的患者立即感到舒适,开始治疗时可有3-4小时的轻松感觉,青、壮年患者舒适时间较长些,老年人较短,这与青壮年生气旺盛,而老年人机能衰退有关,《灵枢·论痛》说:“其身多热者,易已,多寒者,难已,”就是这个道理,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舒适时间会逐渐延长,治疗间隔也可改为每周2次到每周1次。每次治疗时,可根据病情轻重转归,适当调整絮刺火罐的轻叩重刺,拔火罐一定要吸出汁沫稠液或瘀血凝块方有效果。==人物简介== 杨依方幼承家学,复进上海中国医学院接受祖国医学系统教育,力求深造, 1943年毕业。继续在父亲杨永璇诊所襄诊、临诊,全面继承父业。1946年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高等考试第一届全国中医师考试合格。历任南汇县周浦镇第一联合诊所所长、针灸医师、南京中医学院奉贤教学点针灸教师,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医师,南汇县周浦人民医院针灸医师、中医科主任,南汇县中心医院副院长,中医院支部书记。兼任上海市医学会常务理事,针灸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针灸杂志》编委,《上海中医药年鉴》编委,《新编中国针灸学》特邀编委;南汇县卫生工作者协会副主任,南汇县医学会副理事长,南汇县退休科技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南汇县《医事历》编委副主任,副主编,《南汇县卫生志》协编。曾被选聘为人大代表,曾获上海市文教卫生群英会先进工作者奖章,上海市爱国卫生先进工作者奖状,上海市人民政府记功奖励证书,南汇县优秀科技工作者,南汇县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入选南汇县百件好事;1993年确定为上海市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1995年命名为“上海市名中医”,并入选1995年南汇县十佳好事。传略入选《上海高级专家名录》、《中国中医名人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录》、《当代世界名人传》(中国卷)、《现代中国针灸推拿气功100名人》(日本东京谷口书店发行日文版)、《中华名医名术大典》、《中国社团体会长秘书长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

学术观点

杨依方运用经络学说,指导临床治疗。 望、闻、问、切四诊,是祖国医学在诊病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诊疗手段,它为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但在针灸临床中,除了四诊以外,还离不开经络学说的指导。由于经络是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对人体内外表里起着密切的联系作用,它既可以反映内脏疾病,又可以传导针刺经穴的治疗效应。因此必须熟悉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脉气的输注出入,以及经络病候的寒热虚实,加以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辨证,按照理、法、方、穴的原则进行取穴治疗。《灵枢·经别》曰:“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这说明经络的作用关系到人的生理、病理,防治疾病的各个方面。所以父亲始终教导我们说:“从《内经》到《伤寒》,以及其后历代医家,一直强调经络的重要性,并有‘凡要和汤合药,针灸之法,宜应精思,必通十二经脉‘及’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的古训”。由于经络学说是针灸临床治病的理论基础,因此父亲在临床治疗时十分重视经络学说。

用药特色

取穴:大椎、合谷(双)。

主治功能:外感发热,恶寒,无汗;又治寒战鼓栗,寒热往来。

手法操作:用捻旋补泻法。

方义:大椎为手足三里、督脉之会,总督一身阳气,主表。效能升阳,益气,退热,补虚。凡外感六淫之邪在于表里者,皆能疏解。配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效能疏散风邪,开关通窍。二穴相配,以出助阳,用捻旋泻法,可解表发汗,疏泄腠理,能得汗出,即可热退身凉。

此二穴又能治寒战鼓栗,寒热往来。法当补大椎以振奋阳气,助阳御寒,泻合谷以疏泄解表,二者配合可调和营卫,固表解肌,即使症疾之寒栗鼓颔,寒热往来,只要提前施术,用之恰当,必有收获。二、取穴:人中,中冲(双),少冲(双)。

主治功能:晕厥,昏迷,休克。

手法操作:点刺出血,也可留针捻旋。

方义:这三个穴均是急救穴中的重点穴。特别是人中,是人人皆知的,在没有针的情况下,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指甲去掐人中,作为急救的第一个动作,因此有针的话,当然把人中作为急救的首选穴。一则位置暴露,取穴方便,二则此处比较敏感,进针后可适当提插捻旋,加强效应,促使苏醒。某次取中冲(双),这既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井穴,又是十宣穴之一,是开窍泄热的要穴。再取少冲(双),这是手少阴心经的井穴,经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说明心与神志和脑的关系密切,因此具有开心窍、清神志、苏厥逆,泄邪热的比较广泛的作用。经过这三个急救穴的配合处理,如果是急性而比较单纯的晕厥、昏迷、休克,一般均能清醒过来。如是急性重病,脑血管意外,中暑高热等则需要一定时间,作多次针刺和对症急救处理,方能慢慢苏醒,不能操之过急,务须注意。

杨氏絮刺火罐疗法 治疗工具:七星针、火罐。

检查方法:<灵枢·周痹》曰“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肤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chi坚转引而行之。”在病变部位和有关经脉循行路线上作循摸按压,凡有敏感点(视之或有血络,色变,扪之或有硬结,或有索条状物,压之或酸或痛,或引胸膺,或放散至胁肋,或麻木不仁、灼热刺痛等现象)出现时,这就是气滞血瘀郁结的反应点。当有颈胸腰椎等骨质病变时均须X光摄片或CT检查。

治疗常规:根据颈、、腰椎病变的部位不同,先作治疗常规,由颈项发际向下,分别督脉,侠脊之脉,足太阳膀胱经背俞之脉,分线分段叩打。颈椎病变自发际向下打到风门穴水平;胸椎病变自大椎穴向下打到胃俞水平;腰椎病变自悬枢穴向下打到腰俞水平;最后自脊椎沿肋间叩打到腋下线。

科研成果

《南汇县领先医疗特色专科》杨依方絮刺火罐疗法的临床疗效和动物实验研究

杨依方絮刺火罐疗法是杨氏针灸疯科流派创始人、著名中医针灸学家杨永璇,在六十年代根据刺罐结合的临床治疗经验创造的一种多针浅刺,运用轻叩重刺手法,微微出血后加拔火罐以吸出汁沫稠液或瘀血凝块的一种治疗方法,经过杨氏三代人,几十年的临床使用疗效满意,尤其是因气滞血瘀所引起的顽痹固疾,如颈胸腰椎肥大症,粘连型肩关节周围炎,顽固性面瘫,复发性荨麻疹,网球肘等均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自1996年10月“杨依方絮刺火罐疗法治疗脊椎肥大症的临床研究”被列入“南汇县领先医疗特色专科”,并通过了南汇县第二年的特色专科建设的年度考核。二年中收集患者50例,年龄在29-75岁;男性24人,女性26人;病程最长者20年,最短者半年。病种为颈椎肥大24例,胸椎肥大5例,腰椎肥大11例,腰椎间盘突出9例,腰椎先天性缺损1例。这些患者大都经过针灸,推拿,牵引,局封,中西药物等各种方法治疗无效后,再接受杨氏絮刺火罐疗法治疗。治疗开始前均经摄片或CT检查确诊。一般经过1-2个疗程(1个疗程为10次,凡治疗不满一个疗程,无故中止治疗,随访无着,效果不明的有四例,未统计在内)治疗,临床治愈24例(52.2%),显效5例(10.9%),有效15例(32.6%),无效2例(4.3%),总有效率95.7%。病者经随访1-2年不等,疗效稳定,个别稍有复发,经絮刺火罐疗法治疗1-2次即可缓解。远期疗效满意,并在继续观察中。

由于杨依方絮刺火罐疗法在治疗过程中,每次要吸出不等量的瘀血,是否会影响身体健康,为此在每个疗程前后,观察了血常规,血小板的变化,经过9例患者的观察,发现血小板或红血球都略有增高,这就说明杨氏絮刺火罐疗法在治疗过程中,虽每次吸出瘀血,但对身体毫无影响,而且还能治好疾病,足以说明通过杨氏絮刺火罐疗法的治疗,的的确确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为了证实这一临床现象,特地委托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进行动物实验,以雄性健康豚鼠为动物模型,结果提示:豚鼠经过风寒湿环境造模后,测得神经纤维有严重的脱髓鞘现象,运动终板也有肿大现象,肌丝有紊乱,而通过絮刺火罐治疗后,以上的病理现象均见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客观地证实了杨氏絮刺火罐疗法,具有引邪外出的疏风祛寒化湿作用,能够疏经化瘀,发挥消炎退肿,修复神经肌肤组织,达到镇痛定痛,改善病理现象的功效。

通过检验室血常规,血小板检测和动物实验的结论,进一步说明杨氏絮刺火罐疗法的轻叩重刺,吸出汁沫稠液和瘀血凝块,能够促使气行则血行,血活则络通,瘀祛则新生,气机通利,血脉调和而达祛邪扶正,通则不痛,活血化瘀,蠲痛治病的目的。==从医医案==

杨依方从医多年的成功病例。 奚某,女,50岁,农民。

杨依方对其初诊日期:1963年2月3日

主诉:神志昏迷已七天。

病史:脑血管意外,神志昏迷已七天,经病房抢救处理未见显效,特邀针灸会诊。症见目合,口开,鼾声,舌卷,失语,二便失禁,右肢强直拘急,右手握团不能伸直。

四诊:苔白,质红,中光剥,脉骨数。

辨证:肝风内扰,逼血上菀,发为风中脏腑之候,闭脱二证参见,症情复杂,治疗殊为棘手。

诊断:风中脏腑(脑血管意外)。

治法:开窍宁神。

取穴:水沟、太冲双(均理法),合谷双,颊车双,廉泉(均补法)用迎随补泻法,先针左侧,后针右侧,不留针,印堂,十宣刺出血。

第二天:诸恙如前,尚无好转之兆。续用前法参治。取穴:水沟、百会、风池双(均泻法)太溪双,合谷双(均补法),中冲双,隐白双,大敦双,至阴双(刺出血),针法同上。

第三天:鼾声已止,口开已合,向左歪僻,眼能张开,神志渐清,已能理解旁人呼唤,有欲言不出之状,但仍神疲思睡,呈半昏迷状态。取穴:水沟,曲池双,昆仑双,涌泉双(均泻法),合谷双(补法),针法同上,印掌,少冲双刺出血。

第六天:神志清醒,语言已能对答,但仍舌强言语不清,口歪,二便失禁,右肢仍难活动,用舒筋活络法。取穴:地仓,解溪,肩?k,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均右侧,泻法),用迎随补泻法,留针5分钟,百会、哑门,单刺不留针。隔天针治一次。

第十天:诸恙均好转,右肢能活动,口歪渐正,舌能伸出,言语渐利,苔薄白,舌质淡,脉细滑。取穴:百会,肩k右,曲池右,合谷双,外关右,足三里右,解溪右,内庭右,三阴交双(均泻法)针法同上。隔二天针治一次。

第十五天:右肢活动续见便利,已能扶持移步,大小便亦能自主,略感头胀不舒。取穴:肩?k,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均右泻法)用迎随补泻法,留针10分钟,印堂,太阳双刺出血,隔天针治一次。

第二十天:诸恙逐渐痊愈,已能独自步履,只右肢感少力而已,再用前法巩固。取穴:肩?k,肩内陵,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解溪,内庭(均右,泻法),百会,印堂,用迎随补泻法,留针15分钟。

次日出院,经随访已康复。==经验验方==

杨依方从医多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经验验方。 跟骨骨刺浸洗方

主治:跟骨骨刺

药物组成:威灵仙40g,生川乌、生草乌各10g,骨碎补20g,山萘10g,椒目10g,马钱子10g,急性子10g,石见穿10g,醋2斤。煎汤浸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浸半小时,令则加热之,次日可加醋2两,再煎浸二次,连浸一周。

方用威灵仙,乌祛风湿顽痹,破新旧积聚;马钱子,骨碎补,石见穿治折伤结肿,消痈肿恶瘤;急性子,川椒目,透骨软坚,解毒破瘀,山萘主开郁理气,辟瘴疠恶气;醋能消痈肿邪毒,除症块坚积。上药浓煎持续浸洗,使药力得热渗透足跟内部组织,消除无菌性炎症,解除局部肿痛,祛散风寒湿痹,透骨软坚,破瘀散结,连续浸洗,可望活血软坚,消肿止痛,屡试屡验。唯此方有毒性药物,只能外用。

闪腰痛经验方 主治:专治闪腰痛早期,无挟杂症者。

白芥子6g,浙贝母10g,延胡索12g,川芎6g,木香6g,香附10g煎服。

(按)闪腰痛以闪气为主,所谓“气伤痛”是也。主要症状为急性扭伤闪痛以后腰部呈弥漫性胀痛,不能转侧俯仰,睡卧时翻身困难,特别当咳嗽,打嚏,大便迸气时疼痛加剧,此时可以上方煎服,方以白芥子,浙贝母利气搜痰止咳,延胡索,川芎行气活血止痛,木香,香附调气散郁开胃,可以通调经气,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若能配合针刺人中,委中(双),气海俞(双)则更能有立竿见影之效。如己见“形伤肿”或“气形两伤”之候,出现疼痛固定,压痛拒按或肿块青紫,此方已非适应或宜增加活血祛瘀舒筋活络之剂,方可奏效。==名医论文==

针灸治验录

是杨依方最近几年来的部分临床治验记录,计病案107例,包括疾病47种,其中半数以上是农村常见多发疾病,编集时以传统的中医医案形式,逐例叙述简单的病史,症状,诊断,处方和针灸手法等。大部分病种附有按语,提出了作者的经验体会。书末附有针法浅谈和奇穴备查二篇,介绍作者经常运用的针法操作和书中所用经外奇穴的部位、针法和主治疾病等。本书所载治验病案的辨证施治,对进一步学习针灸疗法和提高临床疗效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可供从事针灸的中西医师作参考。

关于经络感传与针麻效果关系的初步观察

为了探讨经络感传与针麻效果和镇痛的关系,实验对409例针麻手术病员,在术前先进行针刺肘膝以下穴位和电脉冲刺激十二井穴二种不同方法,探测经络感传现象,随后对针麻手术的结果进行对照观察,从中看到经络感传阳性病例的手术优良率要比无经络感传的病例高出19%,从而说明要研究针麻原理,有必要先对经络学说作进一步研究。(1977年全国穴位和针感专题研究经验交流会于合肥)

比较穴位电刺激和暗示对痛阈的影响

为了判定针刺镇痛的效果,是通过生理效应实现的还是取决于心理因素的作用,我们观察了年龄在18-42岁间的青壮年健康工人男女各24人,按性别随机分成①对照组,先测定受试者的基础痛阈和耐痛阈,休息半小时再测痛阈和耐痛阈,结果均有所下降。②针刺组(前后测试痛阈和耐痛阈相同)针刺右足三里,上巨虚,接G6805电麻仪,用连续波,输出以能耐受为度,诱导20分钟,结果均有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暗示组(前后测试相同),用手法仪(YQ-21型):用受试者右足三里穴上隔橡皮膏模拟运针,并启发受试者接受针刺暗示,结果也有所提高,但小于针刺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针刺结合暗示组(前后测试同上),将针刺组与暗示组二种实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结果痛阈,耐痛阈提高的幅度最大,优于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为显著差异P<0.001,与暗示组相比,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针刺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针刺结合暗示组,针刺组,暗示组都能提高痛阈和耐痛阈,其中针刺结合暗示组提高最多,针刺组次之,暗示组更次之。认为在针麻条件下,针刺镇痛起主要作用,精神因素起辅助作用。

杨永璇中医针灸经验选

详细叙述了著名中医针灸学杨永璇生平传奇,读书方法,学术思想,治疗方法,医案医话,论文选摘,验方采录等各个方面的业绩,他致力于中医针灸事业60年,为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培养中医针灸人才作出了应有贡献。第一部分介绍杨老读书方法心得体会。第二部分学术思想和治疗方法共分8节,针药并用,内外同治;刺罐结合,活血化瘀,切脉望舌,四诊合参;重视经络,辨证施治;注重手法,善用补泻,调理脾胃,治病求本,擅治中风,通常达变,详审病因,善调情志。分别叙述了杨老60年临床经验和疗效卓著的特色。第三部分医案医语,运用中医理、法、方、药(穴)的传统记叙医案的方法,论述了治疗类中风等42个常见多发病种,每篇附有按语,提出了作者的经验体会,并有10多篇医话,有的写了治疗方法,有的谈了辨证论治,有的介绍验方效方是不可多得的独特之秘。第四部分论文选摘,都是从杨老生前发表的重要著作和珍藏的讲稿中精选而来。第五部分验方采录,记载了杨老笔记中治疗50多种常见多发病种的有效验方。第六部分附录,是由杨老的子弟门人遵从杨老教诲,发扬救死扶伤精神,所取得的成效,以此告慰杨老在天之灵。最后“可贵的心声”一文,记载了杨老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以解除病人痛苦作为自己莫大快慰的记实和杨老行医的汗水与病者的泪花交融,殊为动人的故事,对杨老生平作了恰当的评价。(本书荣获上海市1984年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三等奖)。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杨依方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杨依方》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