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Chuanqiong.jpeg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其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可治疗血瘀气滞痛证,头痛,风湿痹痛等病症。

药性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临床应用

1.血瘀气滞痛证。本品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止痛,为“血中之气药”,具通达气血功效,故治气滞血瘀之胸胁、腹部诸痛。若治心脉瘀阻之胸痹心痛,常与丹参桂枝檀香等同用;若治肝郁气滞之胁痛,常配柴胡白芍香附,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如肝血瘀阻,积聚痞块、胸胁刺痛,多与桃仁红花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若治跌仆损伤,瘀肿疼痛,可配乳香没药三七等药用。 川芎善“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科要药,能活血调经,可用治多种妇产科的疾病。如治血瘀经闭,痛经,常与赤芍桃仁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若属寒凝血瘀者,可配桂心当归等,如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若治产后恶露不下,瘀阻腹痛,可配当归桃仁炮姜等,如生化汤(《傅青主女科》);若治月经不调,经期超前或错后,可配益母草当归等,如益母胜金丹(《医学心悟》)。

2.头痛,风湿痹痛。本品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为治头痛要药,无论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头痛均可随证配伍用之,故李东垣言“头痛须用川芎”。治风寒头痛,配羌活细辛白芷,如川芎茶调散(《和剂局方》);若配菊花石膏僵蚕,可治风热头痛,如川芎散(《卫生保健》);若治风湿头痛,可配羌活独活防风,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配当归白芍,取本品祛风止痛之功,可治血虚头痛,如加味四物汤(《金匮翼》);若治血瘀头痛,可配赤芍麝香,如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本品辛散温通,能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治风湿痹痛,常配独活秦艽防风桂枝等药同用,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证和孕妇慎用。

炮制

川芎: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晒晾,闷润后切片,干燥。

酒川芎:取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闷,置锅内炒至微焦为度,取出放凉(每川芎片100斤,用黄酒12斤8两)。

鉴别

Chuanqiong1.png

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2~7cm。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散有黄棕色的油室,形成层呈波状环纹。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饮片边缘不整齐,呈不规则的类蝴蝶形薄片。

各家论述

1、《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2、《别录》: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陶弘景:齿根出血者,含之多瘥。

3、《药性论》: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内冷痛。

4、《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

5、《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

6、王好古: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

7、《主治秘要》云,芎藭其用有四,少阳引经一也,诸头痛二也,助清阳三也,湿气在头四也。

8、张元素:芎藭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故清神四物汤所皆用也。

9、李杲: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尤,厥阴吴茱萸少阴细辛

10、《纲目》: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芎藭,血中气药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故血虚者宜之;辛以散之,故气郁者宜之。

11、《左传》言麦麴、鞠穷御湿,治河鱼腹疾。予治湿泻,每加二味,其应如响。血痢已通而痛不止者,乃阴亏气郁,药中加芎为佐,气行血调,其病立止。

12、《药对》:芎藭,得细辛疗金疮止痛,得牡蛎疗头风吐逆。

13、《本草图经》:古方单用芎藭含嘴,以主口齿疾,近世或蜜和作指大丸,欲寝服之,治风疾殊佳。

14、《本草衍义》:芎藭,今人所用最多,头面风不可阙也,然须以他药佐之。

15、《丹溪心法》:苍术、抚芎,总解诸郁,随证加入诸药,凡郁皆在中焦,以苍术、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朱震亨:川芎味辛,但能升上而不能下守,血贵宁静而不贵躁动,四物汤用之以畅血中之元气,使血自生,非谓其能养血也。即痈疽诸疮肿痛药中多用之者,以其入心而散火邪耳。又开郁行气,止胁痛、心腹坚痛、诸寒冷气疝气,亦以川芎辛温,兼入手、足厥阴气分,行气血而邪自散也。

16、《本草正》:川芎,其性善散,又走肝经,气中之血药也。反藜芦,畏硝石、滑石黄连者,以其沉寒而制其升散之性也。芍归俱属血药,而芎之散动尤甚于归,故能散风寒,治头痛,破瘀蓄,通血脉,解结气,逐疼痛,排脓消肿,逐血通经。同细辛煎服,治金疮作痛;以其气升,故兼理崩漏眩运,以其甘少,故散则有余,补则不足,惟风寒之头痛,极宜用之。若三阳火壅于上而痛者,得升反甚,今人不明升降,而但知川芎治头痛,谬亦甚矣。

17、《本草汇言》:芎藭,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尝为当归所使,非第治血有功,而治气亦神验也。凡散寒湿、去风气、明目疾、解头风、除胁痛、养胎前、益产后,又症瘕结聚、血闭不行、痛痒疮疡、痈疽寒热、脚弱痿痹、肿痛却步,并能治之。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粘滞之态,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同苏叶,可以散风寒于表分,同耆、术,可以温中气而通行肝脾,同归、芍,可以生血脉而贯通营阴,若产科、眼科、疮肿科,此为要药。

18、《本草正义》:芎藭有纹如雀脑,质虽坚实,而性最疏通,味薄气雄,功用专在气分,上升头顶,旁达肌肤,一往直前,走而不守。考仲景方中用芎藭,唯《金匮》妇人篇独多,其当归芍药散,则曰怀妊腹中XIU痛;其当归散,则曰妊娠宜常服;其白术散,则曰妊娠养胎,皆不论寒热虚实,而浑浑然一方可以统治。仲景必不若是之颟顸,此当是传写有所脱佚。惟胶艾汤温经汤二方,归芎并重,以阿胶厚腻有余,恐其迟滞,因以血中行气者,为之疏通,庶几守者走者,得互相调剂,古方之于芎藭,其用意自可想见。后人四物汤,虽本于胶艾,而仅取芎、归、芍、地四者,谓为妇科调血主剂,终嫌笼统不切,古人必无此浑沌治法。近贤论四物,已谓守者太守,走者太走,其说甚是。戴九灵《丹溪传》已谓血虚发热,非芎、归辛温所宜。吴鞠通论产后即申丹溪之旨,皆有卓见。

别名

山鞠穷、芎藭、香果、胡藭、马衔、芎藭、雀脑芎、京芎、贯芎、抚芎、台芎、西芎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根茎。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 以四川产者质优。

出处

神农本草经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川芎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川芎》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