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术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手术名称

桡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术

分类

小儿外科/上肢骨折脱位的手术/桡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术

ICD编码

79.32

概述

桡骨近端骨折占儿童骨折1%以上,多发生在骨骺接近闭合的儿童,即9~14岁。性别及左右侧无明显差异。目前最普遍采用的分型为Jeffrey分型(表12.41.8.2-0-1)。治疗包括:①不须复位的单纯固定;②手法闭合复位;③经皮橇拨复位;④髓内针橇拨复位;⑤切开复位内固定;⑥桡骨小头或小头碎块切除。决定治疗方法的因素很多,包括骨折移位的程度、与其他损伤的关系、病儿的年龄和损伤后的时间。本节重点介绍手法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的方法。

局部解剖见示意图(图12.41.8.2-1)。

适应症

桡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术适用于:

1.骨折后桡骨小头完全移位者。

2.骨折后桡骨小头向内移位者。

术前准备

常规术前检查

麻醉和体位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仰卧位,患肢外展置于手术台上,在上臂近端上气止血带。

手术步骤

1.切口

从肱骨外上髁后缘到鹰嘴下5cm处做斜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显露肘肌、尺侧腕伸肌和指总伸肌(图12.41.8.2-2)。

2.显露桡骨颈

分离肘肌与尺侧腕伸肌间隙,即可显露关节囊。再将关节囊纵行切开,检查桡骨头、颈损伤情况(图12.41.8.2-3)。

3.复位及内固定

显露桡骨头颈后,肘关节屈曲90°,将1枚克氏针从骨折近端的断面用手摇钻向近端钻入,通过肱骨小头穿出皮外,在骨折断面的克氏针尾端保留0.5cm以利复位。此时,将桡骨小头复位并防止旋转移位,旋转前臂使骨折端解剖复位,再将克氏针插入骨折远端髓腔内6~8cm,并使骨折端紧密接触,仔细缝合关节囊及环状韧带,分层缝合切口。克氏针在皮肤外保留1~1.5cm,以便日后拔除(图12.41.8.2-4A、B)。

术后处理

桡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术术后在肘关节屈曲90°位,用上肢石膏后托固定。术后3周拔除克氏针,再固定3周后拆除石膏托。逐渐进行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功能练习

目前国外最普遍的方法为双斜针固定法。即采用2根细光面克氏针从骨折远端向近端(反之亦可)斜行穿入克氏针将骨折端固定。优点是可控制骨折端旋转、不损伤关节面和免除断针的危险。

早期的文献报道桡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的效果很差,主要是前臂旋转功能丧失很多。最近Steinberg报道了一组明显移位的病例,其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愈率达到49%,而闭合复位只有25%。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只要在伤后48h以内将完全移位的桡骨小头复位,桡骨小头将不发生坏死

总之,桡骨近端骨折闭合复位的效果优于手术,可以接受的复位条件:骨折成角<45°,没有横向移位,临床检查前臂旋前和旋后在50°~60°范围;除非必要,尽量不采用内固定;术前一定要告知病儿家长手术可能带来尺桡骨近端交叉愈合,导致前臂旋转功能丧失。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桡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术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桡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术》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