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黄散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方名】 泻黄散(又名泻脾散)

异名】泻脾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出处】 《小儿药证直诀》

【分类】 清热剂-清脏腑热

【组成】 藿香叶(21克) 山桅仁(3克) 石膏(15克) 甘草(90克) 防风(120克)

【功用】 泻脾胃伏火。

【主治】 脾胃伏火证。目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

【用法】 上药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至二钱(3-6克),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清汁,无时。

【禁忌】 斟酌。

【方论】方中石膏、山栀泻脾胃积热为君;防风疏散脾经伏火为臣;藿香叶芳香醒脾为佐;甘草泻火和中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脾胃伏火之功。

【附注】 本方与清胃散同有清热作用。泻黄散泻脾胃伏火,主治脾热弄舌、口疮口臭等;清胃散清胃凉血,主治胃热牙痛、或牙宣出血、颊腮肿痛者。前者是清泻与升发并用,兼顾脾胃;后者是以清胃凉血为主,兼以升散解毒,此为两方同中之异。  

方剂主治

皮翻证。眼皮外翻,状如舌舐唇,因胃经血壅气滞,胞肿睫紧所致者。  

方剂名称

泻黄散  

药物组成

石膏(煅)5钱,栀子仁(生)1两,甘草(生)3两,防风(酒拌,微炒香)2两,豨签草(酒蒸,晒干)4两。  

处方来源

《金鉴》卷六十五。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

每服壮人2钱,弱人1钱,小儿6-7分,白滚水送下。  

药性

脾属中土,其色为黄,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四白,脾火亢盛,则口疮、烦渴诸证由生。本方「为脾胃蕴热而设」(张山雷),既清泻脾中伏热,又振复脾胃气机,虽名「泻黄」,而独以风药为重,是散火即所以泻火。立此方者,可谓深得《内经》「火郁发之」之微旨。服本方可使脾火清泻而正气无伤,诸证得愈。「泻黄」,即泻脾经之热,故名「泻黄散」。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泻黄散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泻黄散》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