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培养法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名称

真菌培养法

概述

真菌培养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病原体检出的阳性率,同时确定致病菌的种类。一旦发现肯定的致病菌如红色毛癣菌或新型隐球菌时,诊断即可确立。但如果分离条件致病菌如白色念珠菌或烟曲霉时,应结合临床进行判断。从无菌部位如血液脑脊液中分离出条件致病菌常提示肯定的感染,但对来自于脓、痰或尿的标本则应谨慎解释结果,单靠一次培养阳性往往不能确定诊断。有时还须结合直接镜检的结果,因此强调直接镜检与培养检查相结合的重要性。

真菌培养法的适应证

下述情况应作真菌培养:

1.疑似真菌感染的标本。

2.进一步确定感染真菌种类。

真菌培养法的禁忌证

无特殊禁忌

准备

待检标本的准备。

方法

1.在无菌操作下,将标本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SDA),置25~27℃温箱内培养4~6周。

2.如怀疑有深部真菌,应同时在35~37℃培养。

3.菌落出现后,应定期观察其生长情况。

4.常规分离鉴定使用的培养基为SDA斜面培养基,加0.005%氯霉素。对皮肤癣菌,还应添加0.05%放线菌酮。

5.对分离到的真菌,应结合菌落和显微镜形态学特点将其鉴定到种。真菌常用形态学鉴定,而酵母常以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方法结合进行鉴定。

6.常见真菌培养所见:

(1)念珠菌病奶油色酵母样菌落。

(2)隐球菌病:乳白色酵母样菌落,而后为浅橘黄色,质地呈黏液状。

(3)孢子丝菌病:棕色至棕黑色菌落。

(4)曲霉病:黄绿色毛状菌落。

(5)芽生菌病:真菌相为白色棉花样菌落,酵母相为奶油色或棕色菌落。

(6)暗色丝孢霉病:棕黑色菌落。

(7)诺卡菌病:橘黄色或红色菌落,有泥土气味

注意事项

1.应与直接镜检结果综合进行判断。

2.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3.提倡多管(点)、多次培养,确保结果可信性。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真菌培养法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真菌培养法》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