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上部皮肤入路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手术名称

眶上部皮肤入路

眶上部皮肤入路的别名

眉弓下皮肤入路

分类

眼科/眼眶手术/前路开眶

ICD编码

16.0903

概述

手术入路的选择是根据病变的位置而决定的,但病变本身是多变的,所以手术入路不是恒定的,可能有几种方法,应选择其中较方便、损伤较小的入路。前路开眶术式较多,根据病变的性质、范围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

眶上部皮肤入路也称眉弓下皮肤入路,因其正常结构居多,且易损伤。但对眼眶上部较大的肿瘤和眶内上、外上肿瘤切除仍较适宜。

适应症

眶上部皮肤入路适用于:

1.眶上部的肿瘤。

2.球后视神经上方、内上方或眶尖部内侧的肿瘤。

麻醉和体位

全麻或局麻。局麻用2%的利多卡因和0.5%的布比卡因等量混合液加1/1000肾上腺素少许,行眶上部皮肤,肿瘤周围及眶上裂浸润麻醉。如肿瘤位置较深,则以全麻为好(图8.12.1.3-1)。

手术步骤

1.切口 于眉弓下眶缘处做一较大的弧形皮肤切口,两侧根需要可达内外眦部,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轮匝肌至眶隔,止血后置牵张器。

2.切开眶隔 分离皮下软组织、轮匝肌及软组织后暴露眶隔,用尖刀浅切开眶隔,脑膜剪延长眶隔切口与皮肤切口等长。眶隔切开后眶顶和提上睑肌间的脂肪脱出,其下即有提上睑肌,分离时注意勿损伤。

亦可直接暴露眶缘,沿眶缘切开骨膜,用剥离子沿骨膜下间隙将骨膜与眶壁分离,达肿瘤位置(此切口可能将眶上神经切断)。用1-0丝线缝合骨膜并向下牵拉,使术野充分扩大,用手指探查肿瘤所在的位置,在相当于肿瘤的位置垂直切开骨膜,暴露肿瘤。如眶上术野较小时,可将眶上缘部分骨质咬除,以扩大术野。骨壁出血用骨蜡止血。

3.娩出肿瘤 根据肿瘤位置将上直肌、提上睑肌向一侧牵拉,也可在提上睑肌中央或内侧钝性分离。注意肿瘤与肌肉的关系,有无粘连或浸润,再将肿瘤娩出。此位置的肿瘤少有不粘连者,术中应随时寻找提上睑肌、上直肌的位置及形态

4.缝合切口 用5-0肠线缝合骨膜、眶隔、皮下组织,3-0丝线缝合皮肤及睑裂,防止因术后眶组织水肿引起角膜暴露或结膜脱出(图8.12.1.3-2)。

术中注意要点

1.提上睑肌损伤 此入路最易损伤提上睑肌。术中打开眶隔后应垂直分离提上睑肌,并将其向两侧分开,切勿损伤。为避免损伤应在分离和切除肿瘤前,不断用有齿镊抓住提上睑肌腱膜,确定其位置,如有损伤立即修复。无法修复时二期手术矫正。如肿瘤蔓延至眶尖,也可采用外侧开眶并将眶上缘一同切开,切除眶上部肿瘤。

2.滑车及上斜肌的损伤 见内上方入路。

3.眶上神经的损伤 切除眶内上方或上方的肿瘤时,易切断眶上神经。如无缺损,可用5-0神经缝合针将其吻合。一般的挫伤多在术后3个月之内恢复,故术前应向患者讲清此并发症。

4.皮肤切口宜选择的眉毛下缘,眉毛中的切口如愈合不佳,易造成瘢痕或切口无眉毛生长。眉毛上部切口瘢痕较著,距离眶缘较远,一般不宜采用。

5.此切口要有一定弧度,切口太平直外观不佳。

术后处理

1.术后应用抗生素激素止血剂药物。一般于术后7d拆除皮肤及睑裂缝线。

2.术后每日常规视力监测至拆除皮肤缝线。

3.拆除缝线后,应检查提上睑肌功能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眶上部皮肤入路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眶上部皮肤入路》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