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骨骨干结核
手足短骨骨干结核较为常见。病人多为10岁以下儿童,成年人和老年人少见,病变也常多发。
目录
短骨骨干结核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手足短骨骨干结核较为常见。病人多为10岁以下儿童,成年人和老年人少见,病变也常多发。本病发病早期,局部症状多较轻微;随着病程进展,病骨周围组织逐渐肿胀,并出现疼痛及压痛。当侵及关节时,则关节可有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并可形成窦道。根据病史、临床所见及X线片特点等,本病的诊断多无困难。
短骨骨干结核的中医治疗
治疗初应以补肝肾,温经化痰为主,可用阳和汤、小金丹之类;中期则宜扶正托毒;后期疮溃脓成,难以收口,当重扶正。气血亏损者,用人参养荣汤;阴虚火旺者,用大补阴丸之类。若窦道形成,应配合外用七仙条或千金散粘附药线插入管内。
烟丝60克,槟榔60克(以上共炒焦研末),牡蛎(煅研)、白芷各30克,共研和,以姜汁加面粉少许调如糊状,敷于患处,每日更换1次。
方用阳和汤加减:净麻黄6克,大熟地12克,鹿角粉3克(分吞),生狗脊15克,补骨脂12克,白芥子9克,姜半夏9克,川桂枝9克,杭白芍6克,生甘草4.5克。
短骨骨干结核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1.非手术疗法 早期可选择非手术疗法,包括异烟肼口服及100mg局部注射(每周1次,连续3个月)。患肢可用石膏托固定1~3个月,多能治愈。
2.手术疗法 当非手术疗法无效或局部脓肿明显、已有死骨形成时,可在骨表面或深部刮除病灶及死骨。术中操作应小心,切勿伤及肌腱、血管与神经。术后用石膏托固定3~6周,继续用抗结核药物半年至1年。
(二)预后
经治愈后,一般预后良好。
短骨骨干结核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二)发病机制
短骨骨干结核一般多以增生为主,而溶骨性破坏改变则相对较少。此时主要表现为骨皮质膨胀、变薄,髓腔多呈扩大状,且死骨形成较多,易侵及关节。当脓肿破溃形成窦道时,则易继发混合感染而使病理改变同时具有化脓性骨髓炎的特点。本病在手上以第1、2、3掌骨和指骨发病率较高,而在足部则以第1跖骨及趾骨为多发。
短骨骨干结核的症状
本病发病早期,局部症状多较轻微;随着病程进展,病骨周围组织逐渐肿胀,并出现疼痛及压痛。当侵及关节时,则关节可有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并可形成窦道。
根据病史、临床所见及X线片特点等,本病的诊断多无困难。
短骨骨干结核的诊断
短骨骨干结核的检查化验
X线平片表现为骨膜增生及新骨形成,同时髓腔逐渐扩大,骨皮质膨胀变薄,可有死骨形成。但在老年患者新生骨多不明显,有时可出现病理性骨折。一般勿需行CT及MRI检查。
短骨骨干结核的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以下疾患进行鉴别。
1.化脓性骨髓炎 多有明确的外伤史或软组织感染史,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且多较明显;呈急性炎症特征。
2.痛风 本病临床并非少见,且有发作性疼痛。在发作期,局部皮肤呈红肿状,X线片示在短管状骨的骨端有虫蚀样溶骨性破坏,但无骨膜反应。化验检查血尿酸高于50mg/L。
3.跖骨头坏死症 临床上多见于20岁左右的女性青年,以第2跖趾关节肿痛为主要症状。X线片上显示第2跖骨致密及扁平,且有增生现象。
4.内生软骨瘤 局部软组织无炎性症状。X线片虽示有溶骨性破坏,但无骨膜反应,且瘤内有钙化点。
5.疲劳骨折 主要见于长途行军或步行之后,无软组织肿胀征,多见于军人及野外作业者。X线平片显示第二跖骨颈部局限性骨膜增生及骨折线。
6.纤维异样增殖症 临床上偶可发现,主要表现为软组织肿胀,X线片见病骨髓腔变大及骨皮质变薄。
短骨骨干结核的并发症
短骨骨干结核吃什么好?
饮食:术后禁食,排气后可进清淡半流食,如小米粥、面片汤、蛋羹,第二天可进饺子、混沌、包子、鸡汤、鱼等,术后一周左右可进普食,多食含蛋白质维生素多的食品(饮食可随意,不忌口)。应忌食刺激性食物及辛燥生痰之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