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蒂移植术
目录
手术名称
神经肌蒂移植术
神经肌蒂移植术的别名
神经肌蒂移植;神经肌蒂移植手术
分类
ICD编码
04.7407
概述
喉返神经麻痹对喉的发声、呼吸和吞咽功能都造成障碍。采用甲状软骨板手术和杓状软骨手术治疗声带麻痹,是通过使声门裂缩小或开大,来达到改善发声或消除呼吸障碍的目的,但发声与呼吸的改善往往是相互矛盾的,即两者不能兼得,声门开得越大,呼吸改善的程度越好,但却越损害发声。如用神经吻合或神经肌蒂移植等方法,则能恢复喉的正常生理功能,亦就是说既能挥发喉的内收功能,又能恢复喉的外展功能,是治疗声带麻痹的最理想方法。
神经肌蒂移植手术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的新技术。Ogura、Sato等人最早研究,Tucker使之推广应用于临床,是迄今用于治疗双侧喉返神经麻痹试图恢复环杓后肌功能在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一种手术。国内以李兆基教授为首的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耳鼻咽喉科从1986年起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并探索出较成功的手术方法。神经肌蒂移植手术的优点是:①可完整保存运动终板,不必切断和吻合神经,避免了神经的退行性变和神经瘤形成,不会产生再生神经纤维的错向支配等;②神经肌蒂与受植肌床愈合迅速,神经纤维不会从肌床上滑脱,因而功能恢复快;③有选择地移植于受累的麻痹喉肌,从而避免内收、外展纤维交错支配及功能失调;④恢复气道的正常通气功能而不损伤发声功能;⑤不妨碍喉返神经自发恢复的可能。
但是另有一些学者认为本手术效果不好,提出神经肌蒂移植于环杓后肌后声带的轻微外展,不是肌蒂中的神经长入环杓后肌对环杓后肌神经再支配的结果,而是环杓后肌发生纤维化、瘢痕形成,牵拉杓状软骨使声带外展的。由于存在这些争论,神经肌蒂移植手术尚未被国内外广泛应用。
适应症
神经肌蒂移植术适用于:
1.双侧声带麻痹致呼吸困难或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者。
神经肌蒂移植手术是试图恢复环杓后肌功能在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一种手术。神经肌蒂移植手术的优点是:①可完整保存运动终板,不切断和吻合神经,避免了神经的退行性变和神经瘤形成,不会产生再生神经纤维的错向支配;②神经肌蒂与受植肌床愈合迅速,神经纤维不会从肌床上滑脱,因而功能恢复快;③有选择地移植于受累的麻痹喉肌,从而避免内收、外展纤维交错支配及功能失调;④恢复气道的正常通气功能而不损伤发声功能;⑤不妨碍喉返神经自动恢复的可能。但亦有学者经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观察,认为效果不好。提出神经肌蒂移植于环杓后肌后声带的轻微外展,不是肌蒂中的神经长入环杓后肌对环杓后肌神经再支配的结果,而是环杓后肌发生纤维化、瘢痕形成,牵拉杓状软骨使声带外展。由于存在这些争论,神经肌蒂移植手术尚未被国内外广泛应用。
禁忌症
1.双侧声带杓状软骨固定者。
2.舌下神经襻至颈前带状肌已有损伤者。
3.其他不能纠正的气道病变,即使神经再支配成功后也不能去除气管套管者。
4.病人不能承受手术者,如严重颅脑外伤。
麻醉和体位
手术步骤
1.气管切开术
先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术,切开气管第3~5环,插入带气囊的麻醉插管后开始全麻。
2.体位及切口
取平卧位,头偏向对侧。颈部皮肤常规消毒,以无菌巾包头,铺巾。平甲状软骨下缘、自正中线沿皮纹向后达胸锁乳突肌前缘做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图9.6.4.1.2.2-1)。
3.制备神经肌蒂
游离胸锁乳突肌前缘并牵向后,找到舌下神经襻至肩胛舌骨肌的分支(图9.6.4.1.2.2-2),沿该分支向下分离至神经实际进入肌肉处,切取2~3mm3大小肌块,连同神经一起保护备用(图9.6.4.1.2.2-3,9.6.4.1.2.2-4)。
4.暴露环杓后肌
用小拉钩牵拉甲状软骨翼后缘向上,暴露咽下缩肌的斜行纤维(图9.6.4.1.2.2-5)。在接近甲状软骨下角处将咽下缩肌纤维钝性分开,不要切断肌纤维,露出梨状窝黏膜反折处(图9.6.4.1.2.2-6)。将梨状窝黏膜向上分离使露出环杓后肌。环杓后肌肌纤维走行与咽下缩肌肌纤维走行呈垂直关系,此特征有助于确定环杓后肌。
5.将神经肌蒂固定于环杓后肌
将已制备好的神经肌蒂置于环杓后肌肌腹部表面,以5-0尼龙线固定2~3针(图9.6.4.1.2.2-7)。多采用双肌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