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气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行气气功术语。含意非一。一是指一种逐渐延长闭气时间的以习炼呼吸为主的气功功法,又称闭气法。《抱抱子内篇》:“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病恶。”其“释滞”篇载其功法为:“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已耳闻其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着鼻口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呼吸时,以轻、缓、匀、长、深为要点。修习务须循序渐进。其法源于先秦,魏晋时流行不变,但因掌握不当易生弊端,故晚唐以后罕见传行者。行气的另一含意,是指以意识引导内气在体内运行。如《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中有“行气”一诀,即是指此。此法可用以运气攻病。《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凡行气欲除百病,随所在作念之。……和气往攻之,从时至时,便自消矣。”另一种是指治法。即调理气机,行散气滞。又称利气,通气。用于气滞所产生的胸腹胀闷疼痛等病症。常见行气药有木香橘皮香附厚朴枳实等。疏郁理气和胃理气等均属行气法。详各条。气功是指含意非一。一是指一种逐渐延长闭气时间的以习炼呼吸为主的气功功法,又称闭气法。《抱抱子内篇》:“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病恶。”其“释滞”篇载其功法为:“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已耳闻其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呼吸时,以轻、缓、匀、长、深为要点。修习务须循序渐进。其法源于先秦,魏晋时流行不变,但因掌握不当易生弊端,故晚唐以后罕见传行者。行气的另一含意,是指以意识引导内气在体内运行。如《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中有“行气”一诀,即是指此。此法可用以运气攻病。《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凡行气欲除百病,随所在作念之。……和气往攻之,从时至时,便自消矣。”另一种是指治法。即调理气机,行散气滞。又称利气,通气。用于气滞所产生的胸腹胀闷疼痛等病症。常见行气药有木香橘皮香附厚朴枳实等。疏郁理气、和胃理气等均属行气法。详各条。  

道教术语

亦称“服气”、“食气”、“炼气”。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辅以导引、按摩养生内修方法。道教修炼,重视气对人体的作用,认为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摄生纂录·调气》称“人在气中,气聚即生,气亡则死”。《太平经》称“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故上士修道,先当食气”。葛洪也认为“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

世传行气方法甚多,仅《云笈七签》即载有诸家气法数十种。具体程式不一,原则大致相同。要求行气时,凝神净虑,专气致柔,呼吸吐纳,做到轻、缓、匀、长、深。轻,呼吸轻细;缓,进出气舒缓;匀,呼吸节拍有致,不时粗时细;长,呼吸之间隔时间长,引气入鼻中而闭之,阴以心数数,30~50乃至120,方徐徐吐之;深,闭气时使气渗进腑肺百脉,渗透组织深部。据称炼气既久,可达到鼻无出入之气的最佳境界,如婴儿之在母胎中,名曰“胎息”。行气又辅以导引与按摩。导引,即以力引动肢体,作俯仰屈伸运动,“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按摩,即以摩、捏、推、揉等手法作用于人体之经络穴位,以求筋肉舒展、血脉流通,使行气更见成效。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行气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行气》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