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核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名称

Lychee Seed

荔仁、枝核、荔核、大荔核

荔核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本品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 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及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

【原形态】

荔枝,常绿乔木,高10-15m。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连柄长10-25cm,或过之;小叶2或3对,少4对,小叶柄长7-8mm,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5cm,宽2-4cm,先端骤尖或尾状短渐尖,全缘,无毛,薄革质或革质。圆锥花序顶生,阔大,多分枝;花草性,雌雄同株;萼浅杯状,深5裂,被金黄色短绒毛;花瓣5,基部内侧有阔而生厚毛的鳞片;雄蕊6-7,有时8,花丝长约4mm;子房密被小瘤体和硬毛。果卵圆形至近球形,长2-35cm,成熟时通常暗红色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生境分布】

分布于华南和西南等地,尤以广东和福建南部、台湾、栽培最盛。

性味

甘、微苦,温。

炮制

荔枝核: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盐荔枝核: 取净荔枝核,捣碎后照盐水炙法炒干。

性状

本品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略扁,长1.5~2.2cm,直径1~1.5cm。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平滑,有光泽,略有凹陷及细波纹。一端有类圆形黄棕色的种脐,直径约7mm。质硬,子叶2,棕黄色。气微,味微甘、苦、涩。

荔核的效果

功效

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

治胃脘痛,疝气痛,睾丸肿痛,妇女血气刺痛。

经脉

肝经肾经

主治

温中,理气,散寒止痛。治胃脘痛,睾丸肿痛,疝气痛,妇女血气刺痛。

①《纲目》:行散滞气。治颓疝气痛,妇人血气刺痛。 ②《本草备要》:辟寒邪,治胃脘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研末,1.5~3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禁忌

《本草从新》:"无寒湿滞气者勿服。"

荔核的药方

①治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荔枝核一钱,木香八分。为末。每服一钱,清汤调服。(《景岳全书》荔香散) ②治心痛及小肠气 以(荔枝)核慢火中烧存性,为末,新酒调一枚末服。(《本草衍义》) ③治肾大如斗:舶上茴香(小茴香)、青皮(全者)、荔枝核等分。锉散,炒,出火毒,为末。酒下二钱,日三服。(《世医得效方》荔核散) ④治疝气颓肿:荔枝核四十九个,陈皮(连白)九钱,硫黄四钱。为末,盐水打面糊丸绿豆大。遇痛时,空心酒服九丸,良久再服,亦治诸气痛。(《坦仙皆效方》玉环来复丹) ⑤治血气刺痛:荔枝核(烧存性)半两,香附子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盐酒送下。(《妇人良方》蠲痛散) ⑥治肋间神经痛:荔枝核烧炭存性捣碎,取6克,加广木香6克,水煎服。 ⑦治疝气疼痛:

㈠荔枝核15克,焙干研末,空腹时用开水送服。 ㈡炒荔枝核、大茴香各60克,研末,每日早晨用黄酒送服10克,亦治疝气疼痛。

⑧治癣:荔枝核研末,调醋搽患处。 ⑨治疝气痛极,凡在气分者最宜用之,并治小腹气痛等证 荔枝核(炮微焦)、大茴香(炒)等分。上为末。用好酒调服三钱,如寒甚者,加制吴茱萸减半用之。(《景岳全书》荔香散) ⑩治疝气上冲,筑塞心脏欲死,手足厥冷者 荔枝核、陈皮硫黄各等分。为末,饭丸梧子大。每十四丸酒下,其疼立止,如自觉疼甚不能支持,加用六丸,再不可多。(《医学入门》硫荔丸) ⑾治妇人血气刺痛 荔枝核(烧存性)半两,香附子(去毛,炒)一两。上为细末。盐汤、米饮调下二钱,不拘时候服。(《妇人良方》蠲痛散) ⑿治妇人心痛脾疼 用荔枝核灰存性为末,淡醋汤下。亦治男子小儿卒心痛,蚌粉汤下。(《普济方》) ⒀治狐臭 荔枝核焙干研末,白酒适量,调匀涂擦腋窝,每日2次。(《福建药物志》) ⒁茴香荔枝苏木酒:小茴香10克,荔枝核200克,苏木100克,白酒500克。将荔枝砸碎,连同核壳与小茴香、苏木共泡入白酒中,20天后饮用。每次饮1盅,每日2次。宜在来潮前5天和后5天饮用,经期可停服。功效:理气止痛,行血祛瘀。主治气滞血瘀型妇女痛经等症,亦用治疝气等症。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荔核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荔核》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