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S抗原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概述

蛋白S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的抗凝因子,由肝脏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蛋白S的抗凝作用主要是以辅助活化蛋白S来实现。

蛋白S抗原的医学检查

检查名称

蛋白S抗原

分类

临床血液检查 > 出血和凝血检查

蛋白S抗原的测定原理

(1)酶免法:蛋白S抗体结合于微孔板表面,与血浆样本中蛋白S结合,然后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与蛋白S结合形成蛋白S免疫复合物,过氧化物酶结合的量与蛋白S量成比例,由增加底物显色测定。结果以百分比或每升多少毫克表达。

(2)凝固法:基于APTT的许多方法都依赖于因子Ⅴ和因子Ⅷ。因子Ⅴ和因子Ⅷ激活被蛋白S活化抑制,测定蛋白S的抗凝活性能使APTT延长。为避免干扰,样本需稀释并与缺乏蛋白S血浆混合,加入APTT试剂之后,再加入一种从蝮蛇毒素提取酶,以激活蛋白S,由于反应混合物中含有的各种抗凝因子超量,需依赖蛋白S活性测定抗凝时间,结果可从抗凝时间标准曲线读出,以正常的百分数表达。

(3)氨基溶解法:蛋白S由蛋白S活化物(蛇毒)激活,然后用分光光度计确定底物显色程度,活性以正常的百分数表示。

试剂

血小板的血浆(0.11moL/L枸橼酸钠1份,血液9份) 1ml。

操作方法

蛋白S浓度测定(免疫化学)与蛋白S活性测定方法生理止血活性)是不同的。在某些条件下如急性反应期,两种方法结果不一致。

(1)酶免法:测定蛋白S抗原浓度。

(2)凝固法:在凝固法中,测定目标为蛋白S抗凝活性,即对因子Ⅷa和因子Ⅴa灭活能力

(3)氨基溶解法:这种方法是用发色底物来测定蛋白S酶活性。与凝固法不同是磷脂结合部位发生改变,如口服抗凝药治疗时较明显,不产生任何影响。

正常值

PS活性 65%~140%

自由PS浓度 70%~140%

总PS浓度 70%~140%

可疑因子Ⅴ莱顿 正常蛋白S活化率≤0.8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蛋白S途径缺失使静脉血栓形形形成发生增加(表1),尽管有猜想认为血栓形成的高度危险性与获得性PC缺失之间存在联系,但仍需证实。

蛋白S途径的生理作用是抑制凝血系统,有报告显示与刺激纤维蛋白溶解相关,但需进一步证实。

蛋白S有加速活化的蛋白S作用,当蛋白S缺乏时抗凝作用消失。激活的蛋白S能抑制因子Ⅴ变异,但作用微小。因此,这种变异使蛋白S抗凝途径受抑制从而血栓形成危险增加。

蛋白S、蛋白S活性降低与临床有关,其遗传缺陷有两种形式。

Ⅰ型:由于合成减少使两种蛋白浓度和活性降低。

Ⅱ型:存在无功能蛋白,即浓度正常而活性显著降低。

在蛋白S还有另外类型:

Ⅲ型:游离蛋白S浓度降低引起C4b结合蛋白浓度增高,即蛋白S总浓度和活性正常而游离蛋白S抗原浓度和活性降低。

关于因子Ⅴ莱顿的变异,由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类型,杂合型携带者与纯合型不同。

附注

有商品试剂盒子报道了其他参考值

相关疾病

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蛋白S抗原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蛋白S抗原》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