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量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血量(blood volume) 动物循环系统内所含血液的总量,又名总血量。在较高等动物,由于血液处于闭锁心血管系统中,血量的变化及其调节对全身各部分的功能影响极大。动物静息时,尽管全身血量的绝大部分是在心血管系统中不停流动,这部分血量叫做循环血量;但另有小部分血量分布在肝、脾、腹腔静脉、骨骼。各种脊椎动物的血量 随其体型的大小而异,差别可以非常悬殊;但就各种动物血量与其自身体重之比来看,差别并不很大。脊椎动物各纲动物,血量及其所占体重之百分比见表。

血量的测定法 常用的是稀释法。此法首先测定血浆量。操作的步骤是由动物静脉注入一定剂量的无毒染料,通常使用一种称为伊文思蓝(也叫T-1824)的蓝色染料溶液,或者注入碘131标记的血浆白蛋白,T-1824或碘131可与血浆蛋白结合,均匀分布在全身血液中(通常需要数分钟),然后,测定它们在血浆中的稀释倍数,就可以推算出血浆量。注射一定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P32或Cr51标记红细胞,经过足够的时间,也可以通过测定其在血液中被稀释的倍数,推算出红细胞的总量。以上所得的血浆总量加红细胞总量就是总血量。

血量变动的范围及其相对稳定性 血量变动受许多因素影响。正常情况下变动不超过5~10%。在同一种动物,健壮的、肌肉发达的比瘦弱的血量多。雄性动物一般比雌性动物的血量多,但雌性动物在妊娠期特别在妊娠末期血量显著增多,可以超过雄性动物的血量,此时雌性动物的血浆量和红细胞量都显著增加,但以血浆量增加为主。

血量变动超出正常范围即属血量过多或过少。急性大出血时红细胞和血浆同时大量损失,初期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尚与出血前接近;1~2小时后,血浆量从组织液得到补充,而红细胞数短期内却无法复原,故红细胞计数和比容都明显降低。大面积烧伤使血量大减,此时皮肤表面渗出液很多,使血浆量大减,但红细胞数量不减,故红细胞比容相对地增加。

血量的相对稳定为保持正常血压所必需。健康人一次失血不超过总血量的10%,不致严重影响正常生理功能;超过总血量的20%,就会引起某些正常生理功能的障碍,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功能障碍;失血超过总血量的30%,将引起申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严重障碍,如不迅速输血抢救,就会致命。血量过多,将使心血管系统的负担过重;血细胞过多,可导致血液的粘滞性过高,不仅可加大血流的阻力,还不利血液正常循环。因此,输血量的过多、过快均属有害。

血量的调节机制 血量的相对稳定决定于多种因素。如血中的水分和蛋白质含量、血浆渗透压和毛细血管流体静压、红细胞数量以及血管活动特别是小动静脉的舒张收缩和毛细血管的开放关闭,都会改变循环血量。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变化很小,而血浆量则可发生较大的变化,所以血浆量的调节,对保持血量相对稳定起着更大的作用。

血浆量的调节主要起保持动物体内水平衡的作用。它与血液和组织间液的水分交换和动物的水摄入和排出有密切的关系,而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则与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毛细血管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有关。正常时毛细血管动脉端透出的水量与透入静脉端和毛细淋巴管的水量基本相等,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大出血时循环血量骤减,毛细血管压随之显著下降,组织间液进入毛细血管增多,从而补偿血浆量的损失,使血量不致大减,血压得以保持稳定。大量饮水后,血浆中水分含量明显增加,血浆量增多,由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和毛细血管压升高,透入组织间隙的水分将增多,但肾泌尿量也增加,于是血浆量又恢复正常。

血量的相对稳定除上述外周因素的调节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来实现。当血浆渗透压明显升高时,可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垂体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肾泌尿量减少。哺乳动物的循环血量增多时,可刺激心房的容积感受器,反射性地增加肾泌尿量以保持血量的稳定,此反射叫做容积感受器反射。当血量明显减少时,则容积感受器反射减弱尿量减少而使血量得以回增。

多数情况下,容积感受器反射能在1小时内使过多血量恢复正常。但容积感受器对血量过多的牵张刺激,可在1~3天内完全适应,以后就不再发出任何传入的校正信号。所以这种反射只在血量过多的初期(若干小时或最初几天)有意义,对长期的血量异常则很少或全无调节作用。

血量增加还可使动脉压升高,刺激颈动脉窦等处的压力感受器而引起减压反射,并反射性地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但不如心房容积感受器反射灵敏。

肝和门静脉系统可容纳大量血液,当肝区血管收缩时可挤出数百毫升血液加入循环血量,因而肝可起储血库的作用。正常肝的血量约占心输出量的1/4,对循环血量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脾在狗、猫、马等动物也起调节血量的储血库作用;但在人类,这一作用并不明显。肺和皮肤的血管也有储血库的作用。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血量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血量》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