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白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阳白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一说“在眉上七分,直瞳子”(《针灸集成》)。布有额神经外侧支和额动、静脉外侧支。主治前额痛,目眩目痛眼睑瞤动,及近视,夜盲症,面神经麻痹眶上神经痛等。


配伍

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

定位

阳白穴位于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取穴时患者一般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

阳白穴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Akupixgbgb14.jpg


解剖

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主治

阳白穴主治头痛目眩,目痛,外眦疼痛,雀目。对于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等病征的治疗都有显著的效果。

刺灸法

沿皮向眉中透刺0.3-0.5寸。平刺0.5-0.8寸;可灸。针感:额区胀痛。

配伍

颧髎颊车合谷主治面瘫;

睛明太阳主治目赤肿痛。

名解

阳白穴生气壮阳。气血物质为干爽的阳气。其运行一是循胆经上传头临泣穴,二是外走阳维脉。本穴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阳白。阳,天部也,气也。白,明亮清白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胀散。本穴物质为本神穴传来的天部湿冷水气,由于在下行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水湿之气还未进入本穴就己受热胀散化为阳热风气并传输于头之各部,穴内的天部层次变得明亮清白,故名。

(2)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吸热胀散的阳热风气不光上传本经的头临泣穴,同时亦外走阳维脉,故本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眶上神经痛、眼睑下垂、面神经麻痹等。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阳白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阳白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