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风藤
青风藤为防己科植物青藤及毛青藤的干燥根茎。其性平,味苦、辛。归肝、脾经。具有袪风湿,通经络,利小便的功效。主治风湿痹证,水肿,脚气以及胃痛、皮肤瘙痒等病症。
药性
苦、辛,平。归肝、脾经。
功效
袪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临床应用
1.风湿痹证。本品辛散苦燥,有较强的袪风湿,通经络作用。治风湿痹痛,关节肿胀,或风湿麻木,单用即效;亦常与防己配伍,加酒煮饮(《普济方》);或与红藤、防风、桂枝等同用;肩臂痛可配姜黄、羌活等;腰膝痛可伍独活、牛膝等。
2.水肿,脚气。本品通经络又能利小便,治上证均可单用。用于水肿,亦可与白术等同用;治脚气湿肿,宜随证配伍吴茱萸、木瓜等。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胃痛、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外用,适量。
鉴别
①青藤的干燥藤茎呈细长圆柱形,直径5~20毫米,外表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皱及横向皮孔,节处膨大。体轻,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或淡灰棕色,不平坦,横切面韧皮部很窄,木质部导管与射线呈放射状排列,导管较大,中央为圆形的髓。气弱,味苦。产江苏、浙江、湖北等地。
②华防己的干燥藤茎呈圆柱形,长10~30厘米。表面灰棕色,有不规则的沟纹、裂隙和疤痕。质极坚硬,不易折断。切断面导管明显,维管束呈放射状,且显清晰的多层环纹,一般2~7圈,偏心性。气微弱,味微苦。产湖南。
③清风藤的干燥老藤呈圆柱形,灰黑色,光滑,外表有纵皱纹及叶柄残基。横断面皮部较薄,灰黑色,木质部黄白色,射线不明显。味微苦。产浙江。
青风藤的原植物,《本草》记载简略,殊难确定为何种,据目前药用情况,主要为上述防己科的青藤。此外,四川所用者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的茎(参见"青檀香"条);福建所用者为茜草科植物鸡矢藤的茎(参见"鸡矢藤"条);浙江尚有用五加科植物常春藤的茎(参见"常春藤"条)。
各家论述
①《本草汇言》:"清风藤,散风寒湿痹之药也,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故风病软弱无力,并劲强偏废之证,久服常服,大建奇功。须与当归、枸杞合用方善也。"
②《本草便读》:"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此物善治风疾,故一切历节麻痹皆治之,浸酒尤妙。以风气通于肝,故入肝,风胜湿,湿气又通于脾也。"
附方
①治一切诸风:青藤二、三月采之,不拘多少,入釜内,微火熬七日夜,成膏,收入瓷瓶内。用时先备梳三五把,量人虚实,以酒服一茶匙毕,将患人身上拍一掌,其后遍身发痒不可当,急以梳梳之。要痒止,即饮冷水-口便解。避风数日。(《濒湖集简方》青藤膏)
②治骨节风气痛:大青木香根或茎叶适量,煎水常洗痛处。(《贵州民间药物》)
别名
来源
为防己科植物青藤Sinomenium acutum(Thunb.)Rehd. et Wils.及毛青藤S.acutum(Thunb.)Rehd. et Wils. var. cinereum Rehd. et Wils.的干燥根茎。主产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秋末冬初采割,晒干。切片,生用。
出处
《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