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体瘤
颈动脉体瘤
治疗方案
采用动脉膜下肿瘤切除术。因肿瘤起源于与部分颈动脉外膜相连的颈动脉体,具有极其丰富的血供,而且与颈动脉、静脉及神经紧密相邻,手术难度较大,术前需作好输血准备,术中仔细操作,以免发生以外。较大肿瘤。与颈动脉粘连,或包绕颈动脉者,需将肿块连同部分颈动脉一并切除,然后作动脉端-端吻合。手术危险性较大。故有人主张除非肿瘤发生恶变,一般不予手术切除。
疾病概述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正常颈动脉体是一个细小的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粉红色组织,平均体积为6×4×2mm左右,位在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外鞘内。其血供主要来自颈外动脉,血液通过咽后和舌静脉回流。典型颈动脉体瘤位于颈前三角区,甲状软骨上缘,舌骨水平,相当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质地中等,呈海绵或分叶状,少数质地坚硬。因颈动脉体瘤附着于动脉鞘,故可向侧方移动,但垂直方向活动受限,部分肿块可扪及搏动和闻及血管杂音,血管杂音主要是肿块丰富血供所致。有的肿瘤可向咽部生长、口腔检查时咽侧壁饱满、膨隆。除颈部肿块外大多无任何症状。少数病人可伴有肿块局部胀痛,晕厥、耳鸣、视力模糊、上腹部不适,阵发性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颈动脉窦综合征;肿瘤增大时可累及第9、10、11及第12对脑神经,引起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伸舌时舌尖向同侧移位及霍纳综合征等。
疾病分类
疾病描述
颈动脉体瘤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的一种化学感受器肿瘤,属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少数可发生恶变。无年龄及性别差异。
症状体征
颈部无痛性肿块,位于颈动脉三角区,生长缓慢,病史长达数年或数十年,发生恶变者,短期内肿块迅速生长。肿块较小时,一般无症状,或仅有轻度局部压迫感,肿块较大者可压迫邻近器官脊神经,出现声嘶,吞咽困难,势肌萎缩,伸舌偏斜,呼吸困难及Horner综合征。
疾病病因
不明。
病理生理
颈动脉体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后方,借结缔组织连于动脉壁上,大小不一,平均直径约3.5mm,扁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粉红色组织,为人体内最大的副神经节,反射性引起呼吸加快、加深。经动脉体发生瘤变后,肿瘤为棕红色,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整包膜。纤维镜下可见成群的肿瘤细胞排列及血管丰富的基质成分,中流二指细胞呈多变形,核较小。
诊断检查
为明确颈部肿块的原因及其性质,诊断时应注意以下各点:
1、详细询问病史 包括年龄、性别、病程长短、症状轻重、治疗效果,以及有无鼻、咽、喉、口腔等器官受累的临床表现,或发热,消瘦等全身症状。
2、临床检查 首先注意观察两侧颈部是否对称,有无局部肿胀,瘘管形成等现象。然后进行颈部扪诊。检查时受检者头略低,并倾向病侧,使颈部肌肉松弛,便于肿块之扪摸。检查时注意肿块之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或搏动,并应两侧对照比较。如前所述,成人颈部肿块应考虑转移性恶性肿瘤可能,因此,应常规检查耳鼻咽喉、口腔等处,以便了解鼻咽、喉等处有无原发病灶。必要时可作鼻内窥镜或纤维鼻咽喉镜检查。
3、影像学检查 颈部CT扫描除可了解肿瘤部位、范围外,并有助于明确肿块与颈动脉、颈内静脉等重要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但较小之肿块,常不能显影。为查找原发病灶,可酌情作鼻窦、鼻咽和喉侧位等X线拍片检查。对于颈部鳃裂瘘管或甲状舌管瘘管,可行碘油造影X线拍片检查,以了解瘘管走向和范围。
4、病理学检查(1)穿刺活检法:以细针刺入肿块,将用力抽吸后取得的组织,进行细胞病理学检查。适用于多数颈部肿块者,惟其取得之组织较少,检查阴性时,应结合临床作进一步检查。(2)切开活检法:应慎用。一般仅限于经多次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时。手术时应将单个淋巴结完整取出,以防病变扩散。疑为结核性颈淋巴结炎时,切开活检后有导致伤口经久不俞愈可能,应注意预防。对于临床诊断为涎腺来源或神经源性良性肿瘤者,由于肿瘤位置较深,术前切开活检有时不易取得阳性结果,却有使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增加手术困难之弊端,故一般于手术摘除肿瘤后再送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