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1~2侧方穿刺术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手术名称

颈1~2侧方穿刺术

颈1~2侧方穿刺术的别名

C1~2侧方穿刺术;寰枢椎间侧方穿刺术

分类

神经外科/一般神经外科手术技术

ICD编码

03.3901

概述

颈1~2侧方穿刺最早由Mullen(1963)用于脊髓丘脑束切断术治疗顽固性疼痛。1968年Kelly和Alexander首次报道颈1~2侧方穿刺脊髓造影。20世纪70年代后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脊髓造影,如空气、碘苯酯离子及非离子型碘水造影等。我国近年来也已开展这一工作。许多作者认为,颈1~2侧方穿刺较小脑延髓池穿刺安全,易于掌握,可代替小脑延髓池穿刺行下行性脊髓造影。

适应症

颈1~2侧方穿刺术适用于:

1.椎管内病变需行下行性脊髓造影。

2.需行脑脊液检查,而腰椎穿刺又因故不能进行时,如局部软组织感染骨质异常或蛛网膜下腔粘连等。

3.脑池造影也可由此进行。

由于仰卧位即可,不需转动病人,故特别适用于不能移动的脊髓损伤病人。

禁忌症

1.局部有感染。

2.颅内占位病变,特别是颅后窝或枕骨大孔区占位病变。

3.严重颅内压增高,疑有枕骨大孔疝者。

4.幼儿及不合作的病人。

术前准备

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合作。不需剃发。术前可给予镇静剂,如地西泮10mg或苯巴比妥0.1g等。

麻醉和体位

局部浸润麻醉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或坐位均可,仰卧位应用较多。头部保持中位,颈伸直。

手术步骤

1.操作在X线透视下进行。病人仰卧于检查台上(图4.1.5-1A),皮肤常规碘酊乙醇消毒,覆盖无菌孔巾。

2.穿刺点在乳突尖下和后各1cm的一点,多采用右侧(图4.1.5-1B)。局麻后,用20或22号腰穿针,平行检查床面,与颈椎垂直,缓慢穿入。在X线透视下将针尖由颈椎1~2椎弓间进入椎管后1/3。穿过寰椎后膜时有落空感,继续前进穿过硬脊膜有第2次落空感,拔出针芯可见有脑脊液流出。如无脑脊液流出,再小心缓慢前进1~2mm,直至有脑脊液流出后,可再前进1~2mm,使穿刺针前端完全进入蛛网膜下腔(图4.1.5-1C)。

3.脑脊液通畅流出后,即可连接测压管测压或收集脑脊液送检。注入造影剂应在透视下进行,注意造影剂流向,以防误注入硬脊膜下或脊髓内。调整体位,使造影剂流向需检查处。

术中注意要点

1.体位应正确,头位必须保持正中,颈伸直,防止轴线偏斜。穿刺点定位应准确,以确保穿刺成功。

2.穿刺深度一般为4~6cm。若进针到4.5cm,仍无脑脊液流出,应小心缓慢进针,每前进1~2mm,即检查1次有无脑脊液流出。

3.如穿刺6cm仍无突破感,针尖不固定,多因穿刺偏后进入了颈后软组织。应拔出穿刺针重新穿刺。如针尖遇骨受阻,多因穿刺点或穿刺方向不准,也应调整,重新穿刺。

4.如穿刺针接触脊髓,病人有电击感觉,应立即后撤穿刺针。

术后处理

平卧,头略抬高,防止造影剂反流入颅,减少术后反应

并发症

1.脊髓损伤 多因穿刺偏前引起。应严格掌握穿刺点和穿刺方向,以防损伤

2.椎管内出血椎动脉走行异常或穿刺过于向前向上损伤椎动脉引起。如发生则后果严重。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颈1~2侧方穿刺术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颈1~2侧方穿刺术》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