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度分寸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骨度分寸是腧穴的定位方法之一,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比例折算尺寸作为定穴标准的方法。有横寸和直寸之分,帮助医家准确的选取腧穴,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的好坏。

简介

骨度分寸法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比例折算尺寸作为定穴标准的方法。

作用

帮助医家准确的选取腧穴,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的好坏。

"骨度"折量定位法

这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经穴定位的方法。即以《灵枢.骨度》规定了人体各部的分寸为基础,并结合历代学者创用的折量分寸(将设定的两骨节点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等分,每一等分为1寸,十等分为1尺),作为定穴的依据。全身主要"骨度"折量寸见下表。

骨度折量寸表

部位 示意图 起止点 折量分寸 度量法 说明

头面部

H0uomsid.jpg 前发际正中→后发际正中 12寸 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眉间(印堂)→前发际正中 3寸 用于确定前或后发际及其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H0uomvd1.jpg 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 →后发际正中 3寸  
眉间(印堂)→后发际正中→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 18寸  
前额两发角(头维)之间 9寸 用于确定头前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 9寸 用于确定头后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胸腹胁部

H0uomxd7.jpg 胸骨上窝(天突)→胸剑联合中点(歧骨) 9寸 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穴的纵向距离
 
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脐中 8寸 用于确定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脐中→耻骨联合上缘(曲骨) 5寸

用于确定下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乳头之间

8寸 用于确定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腋窝顶点→第11肋游离端(章门) 12寸

用于确定胁肋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背腰部

H0uomzow.jpg 肩胛骨内缘→后正中线 3寸 用于确定背腰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肩峰缘→后正中线 8寸 用于确定肩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上肢部

H0uon1uv.jpg 腋前、后纹头→肘横纹(平肘尖) 9寸 用于确定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肘横纹(平肘尖)→腕掌(背)侧横纹 12寸 用于确定前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下肢部

H0uon3wd.jpg 耻骨联合上缘→股骨内上髁上缘 18寸 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
胫骨内侧髁下方→内踝尖 13寸  
股骨大转子→横纹 19寸 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 (臀沟→横纹,相当14寸)
横纹→外踝尖 16寸 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骨度分寸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骨度分寸》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