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DV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文名称

BFDV

英文名称

Beak and feather disease virus;喙羽病病毒

分类类型

分类

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BFDV

GeneBank编号

[AF080560]

BFDV基本特性

鹦鹉喙羽病是由鹦鹉BFDV(P喙羽病病毒)引起的,以患病鹦鹉的羽毛对称性萎缩、脱落或异常生长以及某些鹦鹉喙和爪的异常变形为特征的免疫抑制传染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P喙羽病病毒感染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野生及笼养的鹦鹉群中,有40多个品种的鹦鹉可感染该病。PBFD 最早发现于20 世纪70 年代中期,1989 年确认其病原为圆环病毒。 P喙羽病病毒 直径为14-20.7 nm,约比CAV小20 %。在CsCl 中的浮力密度为1. 378 g/ ml。病毒核酸大小为1. 7-2.0 kb。P喙羽病病毒 经70 ℃处理15 min 或pH3 作用3 h 后可失活。分离自不同种属鹦鹉的P喙羽病病毒 抗原性一致。遗憾的是目前尚未见有P喙羽病病毒 细胞培养成功的报道。 鹦鹉感染P喙羽病病毒后,病毒首先在羽毛和羽毛囊上皮细胞中增殖,形成嗜碱性核内包涵体,导致羽毛的脱落和异常生长;还可在法氏囊、胸腺脾脏肠道骨髓组织的巨噬细胞中形成胞浆内包涵体,导致组织病变,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

因病禽品种和年龄的差异,PBFD的临床症状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急性和亚急性病例多归于死亡,常见于幼禽。慢性病例最常见,病程可延续数月至一年,病禽可带毒存活多年,但若有其它病原的继发感染,则很易导致死亡。组织学检查可见毛干、毛囊和喙的上皮细胞坏死、增生和角质化,以及免疫器官淋巴样组织萎缩和坏死组织灶状聚集。

根据病禽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临床诊断,确诊需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检查。对于笼养鹦鹉,搞好环境卫生和用组织灭活疫苗免疫接种是切实可行的预防PBFD的措施。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BFDV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BFDV》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