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K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SAK说明书

药品名称

SAK

英文名称

Staphylokinase

SAK的别名

葡激酶

分类

循环系统药物 > 抗血栓药物 > 溶栓剂

剂型

10mg。

SAK的药理作用

葡激SAK是由某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产生,也可经基因克隆技术获得,称r-葡激酶,具有抗原性。使用后抗体可持续1~2周,但其两种葡激酶变异体几乎不产生抗体。SAK溶栓作用类似链激酶,先与纤溶酶原形成复合物,使复合物中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然后形成纤溶酶-SAK复合物,再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从而降解纤维蛋白。与链激酶不同的是SAK对纤维蛋白有特异性,当不存在纤维蛋白时,纤溶酶原SAK复合物迅速被α2抗纤溶酶中和,可引起全身性纤溶酶原激活,而当存在纤维蛋白时,此复合物与血凝块结合,降低α2-抗纤溶酶对其抑制作用,因而选择性地在纤维蛋白表面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动物实验表明SAK对静脉血栓溶解作用与链激酶相近,对肺动脉富含血小板的血栓,其溶栓效力较链激酶强。

SAK的药代动力学

静脉滴注后迅速自血浆清除,半衰期为6min左右。它主要经肝脏代谢,随尿排出。

SAK的适应证

急性心肌急性心肌梗死血栓性疾病

SAK的禁忌证

链激酶

注意事项

链激酶

SAK的不良反应

链激酶

SAK的用法用量

30min内静脉滴注SAK15~30mg,如使用总量为15mg,首剂先静脉注射3mg,后12mg在30min内静脉滴注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滴注剂量为10mg。

SAK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链激酶

专家点评

不同剂量的SAK与rt-PA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观察两药对冠脉再通率的影响,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SAK10mg)、B组(SAK20mg)及C组(r-PA治疗组),结果表明90min时A组、B组及C组的血管再通率(TIMI-3级)分别为50%、74%及62%。SAK作用与链激酶类似。与链激酶不同的是SAK对纤维蛋白有特异性。经动物实验表明SAK对静脉血栓的溶解作用与链激酶相似,对肺动脉富含血小板的血栓,其溶栓效力较链激酶强。临床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虽也有抗原性,但较链激酶低。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SAK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SAK》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