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气
来自中医百科
注解
不得气为针灸术语。指针刺过程中,经用候气、催气等法,仍无得气感应出现,因称。《难经·七十八难》:“不得气,是谓十死不治。”
参见“得气”:
得气为针刺术语。近人又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到腧穴后所产生的感应。当感应产生时,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同时患者会在针刺的部位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等,甚或沿着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黄帝内经灵枢·终始》:“坚拒勿出,谨守勿内(纳),是谓得气。”《标幽赋》:“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这是对得气与否所作的形象描述。《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金针赋》:“气速效速,气迟效迟。”这充分说明了得气与否的临床意义。因此,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得气,如未得气,可采取候气或催气的方法,以促气至。
参见“针刺感应”:
针刺感应为简称针感。指病人对针刺所产生的局部或较大范围的酸、胀、重、麻等感觉,以及医生手指所感觉到的针下沉紧等反应。不同针感的出现,与患者的体质、病情和部位特点有关。如肌肉丰厚的部位,多出现酸胀感和针下沉紧感,神经干分布的部位,多出现酸麻感;感觉迟钝的部位,多出现胀重感;四肢末端和敏感的部位,多出现疼痛感。凡进行针刺治疗,一般均要求有适当的针感,才能获得预期的疗效。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不得气》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