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香虫
九香虫为蝽科昆虫九香虫的干燥体。咸,温。归肝、脾,肾经。理气止痛,温肾助阳。用于胸胁脘腹胀痛,阳痿尿频,腰膝冷痛。
药性
咸,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
理气止痛,温肾助阳。
临床应用
1.胸胁、脘腹胀痛。本品气香走窜、温通利膈而有行气止痛之功。治疗肝气郁滞之胸胁胀痛,或肝胃不和之胃脘疼痛,可与香附、延胡索,郁金等同用;若中焦寒凝气滞之胃寒疼痛,可与木香、延胡索、厚朴等同用。 2.阳痿、腰膝冷痛、尿频。本品有温肾壮阳,助阳起痿之功。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腰膝冷痛,可单用炙热嚼服、研末服,或配伍淫羊藿、杜仲、巴戟天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9g。入丸、散剂服,1.5~3g。
使用注意
阴虚阳亢者慎服。
炮制
拣净杂质,筛去泥土,或用文火微炒用。
鉴别
干燥虫体呈六角状椭圆形而扁平,表面红棕色咸棕黑色,长约2厘米,宽约1.2厘米。头很小,呈类三角形。背部有膜质半透明的翅2对,将翅除去后可见背部橙红色,有节,近边缘有1毫米宽的边,棕褐色与棕色相间排列成节纹状。胸部的足多己脱落。腹部棕红色至棕黑色,有油光,每节近边缘处有突起的小点。质脆,折断后腹内有浅棕色油样粉状物。气如茴香,味微咸。以个均匀、棕褐色、油性大、无虫蛀者为佳。
各家论述
1.《本草新编》:九香虫,虫中之至佳者、入丸散中,以扶衰弱最宜。但不宜入于汤剂)以其性滑,恐动大便耳。九香虫亦兴阳之物,然非人参、白术、巴戟天、肉苁蓉、破故纸之类,亦未见其大效也。 2.《纲目》:治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壮元阳。 3.《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神经性胃痛,腰膝酸痛,胸脘郁闷,因精神不快而发胸窝滞痛等症,配合其他强壮药同服有效。 4.《本草新编》:兴阳益精。
附方
1.利膈间滞气,助肝肾亏损;九香虫一两(半生半熟),车前子四钱(微炒),陈皮四钱,白术五钱,杜仲八钱(醋炙)。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钱五分,盐白汤或盐酒送下,空心服,临卧仍服一次。(《摄生众妙方》乌龙丸)
2.治胸脘胁痛:九香虫三两,炙全蝎二两。研末,蜜丸,每丸一钱重。每次半丸,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别名
黑兜虫(《纲目》),瓜黑蝽(蔡邦华《昆虫分类学》),屁板虫(《药材资料汇编》),蜣螂虫、打屁虫、屁巴虫(《中药志》)。
来源
为蝽科昆虫九香虫的干燥全虫。冬、春二季捕捉。捕得后放罐内,加酒,盖紧,将其闷死,或置沸水中烫死,取出晒干或烘干。
出处
《本草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