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蝎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全蝎.jpg

全蝎为钳蝎料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其性平,味辛。有毒。归肝经。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主治痉挛抽搐疮疡肿毒,瘰疬结核,风湿顽痹,顽固性偏正头痛等病症。

药性

辛,平。有毒。归肝经。

功效

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临床应用

1.痉挛抽搐。本品主入肝经,性善走窜,既平息肝风,又搜风通络,有良好的息风止痉之效,为治痉挛抽搐之要药。用治各种原因之惊风、痉挛抽搐,常与蜈蚣同用,即止痉散(《经验方》);如用治小儿急惊风高热,神昏抽搐,常与羚羊角钩藤天麻等清热、息风药配伍;用治小儿慢惊风抽搐,常与党参白术、天麻等益气健脾药同用;用治痰迷癫痫抽搐,可与郁金白矾等份,研细末服;若治破伤风痉挛抽搐、角弓反张,又与蜈蚣、天南星蝉蜕等配伍,如五虎追风散(广州中医学院《方剂学》);或与蜈蚣、钩藤、朱砂等配伍,如摄风散(《证治准绳》);治疗风中经络,口眼歪斜,可与白僵蚕、白附子等同用,如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2.疮疡肿毒,瘰疬结核。本品味辛,有毒,故有散结、攻毒之功,多作外敷用。如《本草纲目》引《澹寮方》用全蝎、栀子,麻油煎黑去渣,入黄蜡为膏外敷,治疗诸疮肿毒;《医学衷中参西录》以本品焙焦,黄酒下,消颌下肿硬;《经验方》小金散,以本品配马钱子半夏五灵脂等,共为细末,制成片剂用,治流痰、瘰疬瘿瘤等证。近代用本品配伍蜈蚣、地龙、虫各等份,研末或水泛为丸服,以治淋巴结核、骨与关节结核等。亦有单用全蝎,香油炸黄内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3.风湿顽痹。本品善于通络止痛,对风寒湿痹久治不愈,筋脉拘挛,甚则关节变形之顽痹,作用颇佳。可用全蝎配麝香少许,共为细末,温酒送服,对减轻疼痛有效,如全蝎末方(《仁斋直指方》);临床亦常与川乌、白花蛇、没药等祛风、活血、舒筋活络之品同用。

4.顽固性偏正头痛。本品搜风通络止痛之效较强,用治偏正头痛,单味研末吞服即有效;配合天麻、蜈蚣、川芎、僵蚕等同用,则其效更佳。

用法用量

煎服,3~6g。研末吞服,每次0.6~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慎用。

炮制

清水漂去盐质,晒干,或微火焙用。

①《纲目》:"入药去足焙用。"

②《本经逢原》:"滚醋泡去咸,炒干用。"

鉴别

全蝎鉴别.jpg

干燥的全虫,头胸部及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尾状。完整者长约6厘米。全体绿褐色,腹及肢为黄色,尾刺尖端呈褐色。胸部折断后可见内有黑色或棕黄色残余物,后腹部中空。体轻、质脆,气微腥,味咸。以色黄、完整、腹中少杂物者为佳。有单用其后腹部者,称为"蝎尾",又名"蝎梢"。

各家论述

1.《开宝本草》:疗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涩,手足抽掣。

2.《本草图经》:治小儿惊搐。

3.《本草会编》:破伤风宜以全蝎、防风为主。

4.《纲目》:治大人痎疟,耳聋,疝气,诸风疮,女人带下,阴脱。

5.《本草正》:开风痰

6.《王楸药解》:穿筋透骨,逐湿除风。

7.《山东中草药手册》:息风通络,镇痉。治血拴闭塞性脉管炎,淋巴结结核,骨关节结核,流行性腮腺炎

8.《本草衍义》:蝎,大人小儿通用,治小儿惊风,不可阙也。有用全者,有只用梢者,梢力尤功。

9.《纲目》:蝎,足厥阴经药也,故治厥阴诸病。诸风掉眩、搐掣,疟疾寒热,耳聋无闻,皆属厥阴风木,故李杲云,凡疝气带下,皆属于风,蝎乃治风要药,俱宜加而用之。

10.《本草求真》:全蝎,专入肝祛风,凡小儿胎风发搐,大人半边不遂,口眼?斜,语言蹇涩,手足搐掣,疟疾寒热,耳聋,带下,皆因外风内客,无不用之。

11.张寿颐:蝎乃毒虫,味辛。其能治风者,盖亦以善于走窜之故,则风淫可祛,而湿痹可利。若内动之风,宜静不宜动,似非此大毒之虫所可妄试。然古人恒用以治大人风涎、小儿惊癎者,良以内风暴动,及幼科风癎,皆挟痰浊上升,必降气开痰,始可暂平其焰。观古方多用蝎尾,盖以此虫之力,全在于尾,性情下行,且药肆中此物皆以盐渍,则盐亦润下,正与气血上菀之病情针锋相对。入煎剂轻者三尾,重用至四、五尾,亦有入丸散用者,则可较多。

附方

1.治小儿惊风:蝎一个,不去头尾,薄荷四叶裹合,火上炙令薄荷焦,同研为末,作四服,汤下。大人风涎只一服。(《经验方》)

2.治天钓惊风,翻眼向上:干蝎一个(瓦炒好),朱砂三绿豆大。为末,饭丸,绿豆大,外以朱砂少许,同酒化下一丸。(《圣惠方》)

3.治乙型脑炎抽搐:全蝎一两,蜈蚣一两,僵蚕二两,天麻一两。共研细末,每服三至五分;严重的抽搐痉厥,可先服一钱,以后每隔四至六小时,服三、五分。(湖北《中草医药经验交流》)

4.治小儿风痢:蝎三十枚,取一大石榴,割头去子作盆子,纳蝎于中,以纸筋和黄泥封裹,初炙干,渐烧令通赤,良久,去皮放冷,取其中焦黑者,细研成散。每服以乳汁调下一字。儿稍大,以防风汤调下半钱。(《圣惠方》)

5.治癫痫:全蝎,郁金明矾各等量。研粉混匀,每服五分,日三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6.治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引起的头痛:全虫、钩藤各二钱,丽参二钱。共研末,每日二次,每次服二钱。(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7.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白姜蚕、全蝎(去毒)各等分(并生用)。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8.治耳暴聋闭:全蝎去毒,为末,酒服一钱,以耳中闻水声即效。(《志雅堂杂钞》)

9.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淋巴结结核,骨关节结核:全蝎、地龙、土元、蜈蚣各等分,研为细末,或水泛为丸。每次服八分,每日三次。(《山东中草药手册》)

10.治风淫湿痹,手足不举,筋节挛疼:先与通关,次以全蝎七个,瓦炒,入麝香一字,研匀,酒三盏,空心调服:如觉已透则止,未透再服;如病未尽除,自后专以婆蒿根洗净,酒煎,日二服。(《仁斋直指方》)

11.治破伤风麝香(研)、干蝎各一分。为末,敷患处。(《普济方麝香散

12.治初生小儿脐风撮口,多啼不乳,口出白沫:全蝎二十一个,用好酒涂炙为末,麝香一字(另研)。上和为细末。用半字,煎汤调服。(《摄生众妙方宣风散

13.治小儿脐风撮口,面赤喘急,啼声不出:赤足金头蜈蚣一枚,蝎梢四尾,姜蚕七个,瞿麦半钱。上为末,先用鹅毛管吹药入鼻内,使嚏喷啼叫为可医,后用薄荷汤调服之。(《袖珍方》)

14.治慢性气管炎:全蝎一个。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5.治腋窝结核:全蝎七只,蝉蜕十四个。煎汤内服。(《泉州本草》)

16.治腹股沟肿核,初起寒热如疟,有时愈而复发,每次增剧,终成象皮腿:㈠初起即用干蝎去脚头,火焙研末,泡酒内服。每次一钱至一钱五分。㈡全蝎七只去头足,放鸡蛋内蒸熟去蝎,单食鸡蛋。(《泉州本草》)

17.治流行性腮腺炎:全蝎用香油炸黄,每次吃一个,每日二次,连服二日。(《山东中草药手册》)

18.治诸毒肿:全蝎七枚,栀子七个。麻油煎黑去滓,入黄蜡,化成膏敷之。(《澹寮方》)

19.治初发痒:全蝎不以多少,或三、二个,烧熏。(《油珍方》)

20.治大肠风毒下血:白矾三(二)两,干蝎二两(微炒)。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粥凋下半钱。(《圣惠方》)

21.治蛇咬伤:全蝎二只,蜈蚣一条(炙)。研末,酒下。(《经验良方》)

别名

虿(《诗经》),虿尾虫(《说文》),杜伯(《广雅》),主簿虫(《酉阳杂俎》),蛜蚚(《蜀本草》),全虫(《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茯背虫(《山西中药志》)。

来源

为钳蝎料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主产于河南、山东、湖北、安徽等地。清明至谷雨前后捕捉者,称为“春蝎”,此时未食泥土,品质较佳;夏季产量较多,称为“伏蝎”。饲养蝎一般在秋季,隔年收捕一次。野生蝎在春末至秋初捕捉,捕得后,先浸入清水中,待其吐出泥土,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捞出,置通风处,阴干。

出处

蜀本草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全蝎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全蝎》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