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分型
来自中医百科
注解
《内经》运用中医理论,从不同角度对人的体质进行分类,计有四种分类法:
(1)《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结合人体肤色、体形、禀性、态度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特征,归纳总结出木、火、土、金、水五种不同类型;《灵枢·通天》篇则分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阴阳和平之人五种,名“阴阳五态人”。
(2)《灵枢·逆顺肥瘦》篇分为肥人、瘦人,肥瘦适中人、壮士和婴儿;《灵枢·卫气失常》篇将肥人又分为膏、脂、肉三型。
(3)《灵枢·寿夭刚柔》篇按形气、性格刚柔、勇怯,分为刚勇之人、柔怯之人。
(4)《素问·血气形志》篇提出五形志,把人又分为形乐志苦、形乐志乐、形苦志乐、形苦志苦、形数惊恐五种类型。
近代匡调元《中医病理研究》将体质分为六大类型:正常质、晦涩质、腻滞质、燥红质、迟冷质、倦咣质。
王琦《中医体质学说》提出了正常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痰湿质、瘀血质七种分型设计。
国外医学史上,远在公元前460~377年,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提出人体有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四种体液组成,故体质有多血质型、粘液质形,胆汁质型、黑胆汁型;日本人根据血型提出A型、B型、O型、AB型四种体质类型;苏联巴甫洛夫认为体质与高级神经活动有关,提出活泼型、安静型、不可遏制型、抑制型。迄今为止,体质分型尚不统一。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体质分型》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