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下腹可触及柔软腊肠样肿块
盲肠肉芽肿有盲肠阿米巴肉芽肿和回盲部血吸虫病性肉芽肿。盲肠阿米巴肉芽肿是一种溶组织阿米巴原虫E(Entamaeba Histolytica)所致的慢性结肠炎的并发症。回盲部血吸虫病性肉芽肿系肠道血吸虫病的一种晚期病变,血吸虫卵沉积部位除结肠外主要是回肠末段。临床症状为为局限性腹痛和间歇性腹泻,右下腹可触及柔软腊肠样肿块,此外,多伴有慢性低位小肠梗阻,常持续数月后,出现急性肠梗阻症状。
右下腹可触及柔软腊肠样肿块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盲肠肉芽肿有盲肠阿米巴肉芽肿和回盲部血吸虫病性肉芽肿。因此预防血吸虫的感染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盲肠肉芽肿的发生。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严重、分布广泛、流行因素复杂,根据几十年来的防治实践和科学研究,制订了当前我国防治血吸虫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并提出了血吸虫病防治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方针。
1.查治病人、病牛、消灭传染源 病人的确诊需要粪检虫卵或孵化毛蚴,随着血防工作深入开展,粪检虫卵的难度日增,因而不断改进检查方法,同时提出一系列血清学诊断方法,这些方法日趋完善,简便有效。在现场大规模普查,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综合查病方法。耕牛是重要的保虫宿主,在防治中切不可忽视。查出的病人、病牛要及时治疗。70年代我国合成了吡喹酮,是一种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治疗药物。对晚期患者常在接受中药调理后,再作杀虫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等。
2.控制和消灭钉螺 平原水网区及部分丘陵地区主要是结合生产与兴修水利来螺,局部配合应用杀螺药。湖沼地区主要是控制水位,改变钉螺的孳生环境。一定要结合生产,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从控制钉螺到减少钉螺密度,最后消灭钉螺。在某些地区采取化疗结合重要灭螺的防治措施,其关键是能找到易感地带,并进行易感地带灭螺。
3.加强粪便管理,搞好个人防护 结合农村爱国卫生运动,管好人、畜粪便,防止污染水体。如建造无害化粪池,粪尿混合贮存粪便方法。近年来推广沼气池,使粪便管理开辟了新途径。在易感地带反复来螺,做到安全用水。流行季节加强个人防护,可涂擦防护药或口服预 防药。另外,要加强宣传教育,特别是对易感人群的健康教育很重要,引导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劳动方式到重视自我保健的轨道上来。
右下腹可触及柔软腊肠样肿块的原因
1.盲肠阿米巴肉芽肿 由于病变长期不愈,产生大量纤维组织,肠系膜及肠壁炎性浸润和水肿,而形成肉芽肿样肿块,并使肠腔狭窄或肠壁发生运动障碍引起肠梗阻现象。
2.回盲部血吸虫病性肉芽肿 是血吸虫卵经肠壁中破裂的小静脉潜心入血管周围的肠壁组织中,尤其是粘膜下层。虫卵在肠壁内引起白细胞浸润,假性结节形成,纤维组织增生,晚期肠壁纤维化增厚,粘膜增殖形成肉芽肿。
右下腹可触及柔软腊肠样肿块的诊断
1.盲肠阿米巴肉芽肿 为局限性腹痛和间歇性腹泻,粪便中潜血有时呈阳性,右下腹可触及柔软腊肠样肿块。
2.回盲部血吸虫病性肉芽肿除右下腹触及肿块外,多伴有慢性低位小肠梗阻,病程常持续数月,然后出现急性肠梗阻症状。
右下腹可触及柔软腊肠样肿块的鉴别诊断
右下腹可触及柔软腊肠样肿块的鉴别诊断:
1、腹部“气串样”肿块:腹部“气串样”肿块是结肠癌的一个症状。结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30~69岁占绝大多数男性多于女性。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中晚期病人常见勱的症状有腹痛及消化道激惹症状,腹部肿块,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改变,贫血及慢性毒素吸收所致症状及肠梗阻肠穿孔等。
2、腹部可触及巨大柔软肿物: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的患者出生时体重尚正常,以后进行性腹胀,无胎粪,腹部可触及巨大柔软肿物,常易患泌尿系感染。
3、下腹部包块:下腹部包块是指下腹部有肿块,触摸有硬感,可能是良性也可能是恶性瘤,多为妇科疾病症状或肠道、腹膜疾病。
1.盲肠阿米巴肉芽肿 为局限性腹痛和间歇性腹泻,粪便中潜血有时呈阳性,右下腹可触及柔软腊肠样肿块。
2.回盲部血吸虫病性肉芽肿除右下腹触及肿块外,多伴有慢性低位小肠梗阻,病程常持续数月,然后出现急性肠梗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