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2016年版)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基本信息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2016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于2016年12月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1315号)印发。

发布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6〕13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进一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我委委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修)订了一批临床路径;同时,对此前印发的有关临床路径进行了整理。现将上述共1010个临床路径一并在中华医学会网站(网址http://www.cma.org.cn/kjps/jsgf/)发布,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参考使用。请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导医疗机构结合实际,细化分支路径并组织实施。同时,要落实以下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

一、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与医疗质控和绩效考核相结合

要充分发挥临床路径作为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工具的作用,实施医疗服务全程管理,同时将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要求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

二、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与医疗服务费用调整相结合

要注重研究临床路径实施后医疗服务的收费情况,科学测算相关疾病医疗费用,合理控制医疗费用,进一步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三、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与支付方式改革相结合

通过临床路径合理测算单病种付费、按疾病相关诊断组付费(即DRGs付费)等支付方式的支付标准,有效推动支付方式改革。

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与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相结合

要提高临床路径实施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临床路径实施效率,加强对临床路径的实时管理和全面统计分析

我委将适时组织对各地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督导调研。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2016年12月2日

临床路径全文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2016年版)

一、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临床诊断为周围神经损伤

(二)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运动功能障碍

(2)感觉功能障碍

2.肌电图检查证据

(三)康复评定。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住院4-15天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出院前进末期评定。评定内容包括:

1、肌力评定

2、感觉功能评定定

3、关节活动范围评

4、反射检查

5、神经干叩击试验

7、患肢周径评定

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 临床常规治疗。

2.康复治疗

(1)受累肢体各关节功能位的保持

(2)受累肢体各关节的主、被动运动

(3)物理因子治疗

(4)肌力训练

(5)作业治疗

(6)感觉训练

(五)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六)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周围神经损伤。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骨科或神经科临床处理已结束,且存在需要康复治疗的功能障碍。

(七)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查项目:肌电图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心电图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八)出院标准。

1.临床病情稳定。

2.功能恢复进入平台期。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既往严重基础疾病而影响或其他损伤严重,影响第一诊断者需退出路径。

2.住院期间再次神经损伤或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或转科治疗,需退出路径。

3.病程较长,保守治疗无效,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二、周围神经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周围神经损伤疾病编码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4-21天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2016年版)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2016年版)》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