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内分泌腺瘤
来自中医百科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最早于1961年首先由Sipple报告一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例,两侧甲状腺瘤合并单发性甲状旁腺瘤;1965年Williams 确认甲状腺全属髓样癌嗜铬细胞瘤全是双侧性的;同年Schimke将其称为嗜铬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综合征;1967年Ljungberg等将本征又称家 族性嗜铬细胞瘤病;1968年Steiner将其命名为MEA Ⅱ型又称雪泼(Sipple)综合征。
治疗
治疗原则为针对主要的内分泌腺亢进采取相应的措施。肿瘤可手术切除,或做放疗或化疗。一。甲旁亢的药物治疗1)饮食治疗:限制钙摄入停用一切可引起高血钙药物2)高血钙危象处理: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口服磷酸盐合剂1~1.5g/d糖皮质激素静注或口服泼尼松至少用1个月才能判定是否有效恶性病如白血病等效果较好。降钙素主要对维生素D中毒长期卧床效果好。3)暂时低钙血症:常见于术后可输入10%葡萄糖酸钙二。皮质醇增生症 国外用噻庚啶治疗皮质醇增多症为抗血清素,副作用较小治疗剂量成人8mg/d,递增至24mg/d。疗程3~6个月可获得近期的和较远期的临床和生化方面的缓解。
症状
出现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为主的临床综合征症候群,其综合征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细胞增生为主的可分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ⅡA仅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而无细胞增生的可作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ⅡB。此外,患者尚可伴发有多发性神经瘤、黏膜神经瘤巨结肠症等。Miller等报告12例嗜铬细胞瘤,手术后有2例血清钙及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浓度持续升高,皆于切除双侧甲状腺髓样癌和增生的甲状旁腺后才降至正常。Samaan等报告3例类癌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2例腺瘤,1例增生)并建议对所有类癌病人要详细侦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存在。临床上常以某一个腺体病变为主要表现而掩盖了其他内分泌腺肿瘤的表现,故当发现某一内分泌腺瘤时还须考虑有本综合征的可能。
一。甲状腺髓样癌 占80%~92%,为起源于甲状腺C细胞的肿瘤。临床上除符合癌征特点的甲状腺肿大外将因分泌降钙素及多种异源性激素(ACTH、VIP、5-HT等) 而引起多种临床症群:消化性溃疡腹泻、皮肤潮红、高血压,但血清钙并不低甚而偏高;测定血降钙素升高。
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生或腺瘤) 占50%表现为高钙血症。
并发症
患者尚可伴发有多发性神经瘤、黏膜神经瘤、巨结肠症等可发生消化性溃疡阵发性高血压高钙血症等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