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横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横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肾气。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阴维之会。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另说腹正中线旁开4.5寸(《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及第十肋间动、静脉。主治腹痛泄泻便秘痢疾,以及肠蛔虫症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定位

大横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距脐中4寸。

解剖

腹外斜肌肌部及腹横肌肌部;布有第11肋间动、静脉;布有第12肋间神经。

主治

泄泻便秘,腹痛。

用于治疗气血瘀滞化热引起的便秘、肠痈、以及虚寒洞泄、着凉腹痛、体虚多汗。有除湿散结、理气健脾、通调肠胃的作用。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寸。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应用

现代主要用于治疗腹痛,便秘泄泻等疾病。配天枢足三里治腹痛。

附注

1. 足太阴阴维脉交会穴。本穴物质不光有天部的滞重水湿云气,同时还有腹哀穴下行传来的地部经水,其地部经水由本穴外溢脾部,有阴维脉的气血特性,故为足太阴阴维之会。

2. 腧穴释义:大,穴内气血作用的区域范围大也。横,穴内气血运动的方式为横向传输也,风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物质为天部横向传输的水湿风气。本穴物质为腹结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因受脾部外散之热,水湿云气胀散而形成风气,其运行方式为天部的横向传输,故名。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大横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大横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