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结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腹结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原作腹屈,一名腹结。《备急千金要方》后腹结均作正名。别名肠窟肠屈阳窟肠结。属足太阴脾经。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布有第11肋间神经及第11肋间动、静脉。主治腹痛泄泻痢疾便秘,疝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定位

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Akupixspsp14.jpg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皮肤由第8、9、10肋间神经前皮支重叠分布。皮下组织内有胸腹壁浅静脉及皮神经经过。深筋膜的下面有胸外侧动、静脉经过。腹腔内穴位相对应的器官有胆囊底、肝(右侧,一般成人肝下缘不超过肋弓)、胃(左侧)。针若经上列结构后,穿经其深面的腹膜腔,可达左右侧在腹腔内相对器官,可造成内出血(尤其对有出血倾向的人),或胃内容或胆汁随针路溢出,形成腹膜炎,所以该穴不可深刺,更不能提插。  

主治

消化系统疾病:绕脐痛,消化不良痢疾胃溃疡胃痉挛胃酸过多或减少,消化不良,便秘肠出血等。

刺灸穴

刺法:直刺0.5~1寸,局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主要用于治疗腹痛、胃溃疡、胃酸过多等疾病;配气海天枢治腹痛。

附注

1. 腧穴释义:腹,腹部也,脾也。结,集结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气血在此集结。本穴物质为府舍穴传来的地部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泥水混合物流至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

2. 腹屈。腹,腹部也,脾也。屈,亏也。腹屈名意指脾经气血在此亏缺。本穴为脾经的地部泥水混合物集结沉降之处,脾之气不足,如亏缺之状,故名腹屈。肠结肠窟名意与腹屈同,肠指[大肠金性之气,窟,空窍也,皆指本穴的气亏之意。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腹结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腹结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