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

来自中医百科
(重定向自川楝
跳转至: 导航搜索
Chuanlianzi.jpeg

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具有行气止痛,杀虫的功效,可治疗肝郁化火所致诸痛证、虫积腹痛等病症。

药性

苦,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

行气止痛,杀虫。

临床应用

1.肝郁化火所致诸痛证。本品苦寒降泄,能清肝火、泄郁热、行气止痛。每与延胡索配伍,用于肝郁气滞或肝郁化火胸腹诸痛,如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治肝胃气痛,与延胡索同用,或以金铃子散与四逆散合用。用治疝气痛,以治疗热疝为宜,可配延胡索、香附橘核芒果核等同用;寒疝腹痛则宜配暖肝散寒之品小茴香木香吴茱萸等,如导气汤(《医方简义》)。

2.虫积腹痛。本品苦寒有毒,能驱杀肠道寄生虫,味苦又能降泄气机而行气止痛。可用治蛔虫等引起的虫积腹痛,每与槟榔使君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苦寒有毒,能清热燥湿,杀虫而疗癣。可用本品焙黄研末,以油调膏,外涂治头癣、秃疮。

用法用量

煎服,4.5~9g。外用适量。炒用寒性减低。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以免中毒。又因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炮制

川楝子:拣去杂质,洗净,烘干,轧碎或劈成两半。炒川楝子:将轧碎去核的川楝肉,用麸皮拌炒至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 《雷公炮炙论》:"(楝实)采得后晒干,酒拌浸令湿,蒸,待上皮软,剥去皮,取肉去核,勿单用其核,槌碎,用浆水煮一伏时用。如使肉即不使核,使核即不使肉。"

鉴别

Chuanlianzi1.png

果实类球形,直径2~3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基,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粘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

各家论述

1、《本经》:"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

2、《药性论》:"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

3、《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4、《纲目》:"治诸疝、虫、痔。"

5、《医林纂要》:"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核:怡疝,去痼冷。"

6、《本革求原》:"治淋病茎痛引胁,遗精,积聚,诸逆冲上,溲下血,头痛,牙宣出血,杀虫。"

附方

1、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酒调下,温汤亦得。(《活法机要金铃子散

2、治膀胱疝气,闭塞下元,大小便不通,疼痛不可忍者:金铃子肉四十九枚(锉碎如豆大,不令研细,用巴豆四十九枚,去皮不令碎,与金铃子肉同炒至金铃子深黄色,不用巴豆),茴香一两(炒)。上件除巴豆不用外,将二味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杨氏家藏方金铃子散

3、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庙痛:川楝子三钱,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钱,淡吴茱萸一钱。长流水煎服。(《医方简义导气汤

4、治脏毒下血:苦楝子炒令黄。为末,蜜丸。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经验方》)

5、治肾消膏淋,病在下焦:苦楝子、茴香等分。为末,每温酒服-钱。(《圣惠方》)

6、治小儿五疳:川楝子肉、川芎等分。为末,猪胆汁丸。米次下。(《摘元方》)

7、治耳有恶疮:楝于,捣,以绵裹塞耳内。(《圣惠方》)

别名

楝实(《本经》),练实(《本草经集注》),金铃子。仁枣(侯宁极《药谱》),苦楝子(《本草图经))。

来源

为楝科植物川楝树 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我国南方各地均产,以四川产者为佳。

出处

神农本草经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川楝子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川楝子》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