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子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Shijunzi.jpeg

使君子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杀虫消积的功效,可治疗蛔虫病,蛲虫病,小儿疳疾等病症。

药性

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

杀虫消积。

临床应用

1.蛔虫病,蛲虫病。本品味甘气香而不苦,性温又入脾胃经,既有良好的驱杀蛔虫作用,又具缓慢的滑利通肠之性,故为驱蛔要药,尤宜于小儿。轻证单用本品炒香嚼服;重证可与苦楝皮槟榔等同用,如使君子散(《证治准绳》);用治蛲虫,可与百部槟榔大黄等同用。

2.小儿疳疾。本品甘温,既能驱虫,又能健脾消疳。常与槟榔神曲麦芽等配伍,用治小儿疳疾面色痿黄、形瘦腹大、腹痛有虫者,如肥儿丸(《医宗金鉴》);与厚朴陈皮川芎等同用,治疗小儿五疳,心腹膨胀,不进饮食,如使君子丸(《和剂局方》)。

用法用量

煎服,9~12g,捣碎;取仁炒香嚼服,6~9g。小儿每岁1~1.5粒,一日总量不超过20粒。空腹服用,每日1次,连用3天。

使用注意

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反应。若与热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泻,故服用时当忌饮茶。

炮制

使君子仁:除去外壳,取净仁。炒使君子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有香气,取出,放凉。

鉴别

Shijunzi1.png

呈扁圆形,直径1.5~2.5cm。中央较厚,微隆起,有果实脱落后的圆形疤痕,边缘较薄,4裂,裂片多反卷,易碎;基部有果梗或圆孔状的果梗痕。外表面黄褐色或红棕色,内表面黄棕色,密被细绒毛。质硬而脆。无臭,味涩。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凡杀虫药多是苦辛,惟使君、榧子,甘而杀虫,亦一异也。凡大人小儿有虫病,侵晨空腹食使君子仁数枚,或以壳煎汤咽下,次日虫皆死而出也。或云七生七煨食亦良。此物味甘气温,既能杀虫,又益脾胃,所以能敛虚热而止泻痢,为小儿诸病要药。

2、《本草经疏》:使君子,为补脾健胃之要药,小儿五疳,便浊泻痢及腹虫,莫不皆由脾虚胃弱,因而乳食停滞,湿热瘀塞而成,脾健胃开,则乳饮自消,湿热自散,水道自利,而前证俱除矣。不苦不辛,而能杀疳蛔,此所以为小儿上药也。

3、《本草正》:使君子,凡小儿食此,亦不宜频而多,大约性滑,多则能伤脾也。但使君子专杀蛔虫,榧子专杀寸白虫耳。

4、《本草正义》:使君子,甘温是温和之温,殊非温燥可比,故能助饮食之运化,而疏导肠中积滞,且富有脂液,所以滑利流通。《开宝》所谓小便白浊者,即指疳积症而言。凡小儿腹膨有积,每每小便如粉浆,此盖肾中输尿之路,分泄不清,即以饮食所化之精液,并入小溲而出,所见最多,非大人之赤白浊,不可误认。又谓其主泻痢,亦是疳积中之一症,惟其消化失职,以致大便改常,或为泄泻,或为积滞,此物又能助消化,且去积滞,故并治之,即濒湖所谓能益脾胃,除虚热,治小儿百病之意也。

5、《开宝本草》:主小儿五疳,小便白浊,疗泻痢。

6、《本草纲目》:健脾胃,除虚热。治小儿百病疮癣。

别名

留求子、史君子、五棱子、索子果、冬均子、病柑子、君子仁、冬君子、病疳子。

来源

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地。

出处

开宝本草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使君子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使君子》经典原文。